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儿子的旋律
徐平
儿子下班了,父亲紧张地数着儿子的脚步声。果然,儿子 “啪”地开了门。父亲默默地看着他。儿子没有看父亲,似乎点了个头,径自往自己卧室走去,边走边脱外套。
收录机又响了。儿子!
两人面对面准备吃饭,儿子在撬午餐肉。父亲从儿子的脸上看不出什么异常。
父亲一字一句:“我被免职了,明天宣布。”
儿子猛地扬起脸。父亲没有在这稍纵即逝的惊讶里看到别的什么。儿子的手健美粗大,血管里青春在跃动。
儿子一声不吭。父亲没有说话,也不再盯着儿子。他看到了儿子匆匆搁筷,找衣服,又跨进卫生间。马上,水声“哗啦哗啦”响起来,跟着儿子的歌声高高扬起,声音温存着自信,旋律跳荡。
儿子!儿子!儿子!
儿子你在想什么?你大了,不再崇拜父亲了,你越来越沉默,你不再抱怨父亲守旧僵化,不再为各种政治问题与父亲争论不休,也不再说父亲刚愎自用。儿子,你甚至看不起父亲。可父亲这样了你还是无动于衷吗?
这就是这一代的冷漠理智?你匆匆吃饭洗澡是因为那打字员在等你去看歌剧?可是儿子,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你啊。我的官龄比你的年龄还大一圈……电视在播相声。父亲茫然四顾时才发现儿子并未出门,而是坐在他身后看书。父亲不由纳闷:打字员前几天就订了票,还兴冲冲问他是否同去。
父亲彻夜来回踱步,儿子也辗转反侧。父亲老了,他的一切都老了。曾和父亲这一辈很协调的背景已走向薄雾黄昏。这是变幻莫测的时代,不再是仅仅需要热血忠诚的岁月。
早上儿子起得很早,父亲晨练回来,儿子已准备好早餐。收录机照样开着,而且旋律明亮欢跃。
父子俩依然沉默着洗漱用餐。儿子几次似乎要开口。父亲沉下心微颤地期待着,儿子却什么也没有说。
父亲佝偻着进卧室更衣。儿子不知什么时候在身后捧着一套西装。
“穿这精神。——是去开会吗?”儿子又拿过领带走到父亲跟前。父亲迟疑着。
“我给你打。”儿子看着父亲。温柔的手像过世的妻子。父亲的心紧成一团。
“行吗?”儿子侧侧身。
父亲和儿子一起看着穿衣镜。沉默着,父亲凝视着儿子的眼睛,儿子也凝视着父亲。儿子对着镜子。“一夜之间你衰老了许多,”儿子声音低沉、温柔,“可我一直为你感到骄傲,为你一辈子正直无私,一辈子对信仰的忠诚。你尽力了。”
父亲心潮翻涌,肩头上儿子的手十分有力。他感到心中的自信像空气注入瘪气球一样迅速饱满地回归。
最后接父亲的小汽车在笛笛呼唤,父亲走到站口又折了回来:“昨晚干吗不去找她?”儿子沉默了一会儿,“分手了。”
“因为……我下台?”
“大概……但这没关系。”
“儿子!儿子!儿子!”
父亲老泪闪烁。儿子把双手搭在父亲肩上,笑道:“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我很高兴不再有你的耀眼的光环笼罩着我的光彩——你说呢?”
儿子!儿子!你可以把收录机再开大点。(选自《小小说读者》)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篇小说主要是从父亲的视角出发,运用虚实相映的艺术手法,刻画出父子二人的性格。
B.“父亲老了,他的一切都老了”一句,说明在儿子眼中父亲不仅年纪大了,而且思想观念也守旧僵化,需要热血和忠诚的岁月已经过去了。
C.小说塑造的儿子始终沉默寡言,主要是因为父亲被免职而导致他失恋,因而心中满含愤恨、隔膜。
D.小说对话很少,作者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和动作刻画让父子俩的形象跃然纸上。
E.这篇小说写的是一个简单而又典型的故事。透过这个故事我们最终看到了青年一代对老一代的理解。 2.联系全文,请说明题目中“旋律”的两层含义。
既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文章,回答问题。
(1)第一句中父亲为什么“紧张地数着儿子的脚步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是儿子,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你啊”,父亲需要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回答问题。
(1)你认为这篇小说的哪个场面最感人?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C
2.音乐的旋律 独立自信的生活旋律。
3.(1)想知道儿子对自己被免职的态度。
(2)儿子的关心和安慰。
4.(1)儿子给父亲打领带。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理解和安慰。
(2)父亲失去了职务,儿子失去了爱情,但是这两个人面对生活挫折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人生态度却大不一样。儿子的坦然最终感染、影响了父亲。(意对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