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者:香草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说“帘”
陈从周
  ①初夏天气,窗前挂上了竹帘,小斋的境界,分外地感到幽绝,瓶花妥帖,十分宜人。这小天地起了变化,还不是这帘在左右吧?
  ②说起帘,这在中国建筑中是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说得率直点,即所谓诗情画意,而诗情画意又非千篇一律,真是变化无端。上个月老妻去世了,“碧楼帘影不透愁,还是去年今日意”。去年的今日,她卧病家中,而今天已是人去楼空。我踏入她的卧室,见了帘影依然,就吟出了古人这句词来,与那句“重帘不卷留香久”的少年情怀,真是伤心人惟有自家知了。帘在建筑中起“隔”的作用,且是隔中有透,实中有虚,静中有动,因此帘后美人,帘底纤月,帘掩佳人,帘卷西风,隔帘双燕,掀帘出台,等等,没有一件不叫人遐思,引人入画。
  ③记得在“文革”中失去的数十封女作家凌叔华写给诗人徐志摩的信,是用荣宝斋特制的花笺,画的是帘影双燕,毛笔小楷出之,文情令人销魂。当年的作家们是如此高雅绝俗,而今事隔几十年,她远客英伦,八十多岁的老人提起此事,还分明记得呢!
  ④“垂帘无个事,抱膝看屏山”,古人在建筑中,帘与屏两者常放在一起,都是起不同的“隔”的妙用,帘呢?更是灵活了,廊子里,窗上,门上,室内,有了它,就不一样。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也要装上帘;外国妇女的面纱,也仿佛是帘。因帘产生了许多故事:“珠帘寨”,“水帘洞”以及一些因帘而产生的许多韵事,真是洋洋大观。我说,帘与恋音通,因物生情,也可说是帘的妙解了。
  ⑤“隔帘双燕飞”是我在儿时最欣赏的画本。如今城市空气污染,燕子绝迹了,闷人的塑料窗帘,清风畏至。而帘呢?珠帘太豪华,徐森玉老先生告诉我,清代的山西老财家,还是用它。水晶帘没有见到过,那最细的要算虾须帘,如今已入著名博物馆,但就湘帘、竹帘来说,通风好,隔音好,帘影好,遮阳好,留香好,而且分外雅洁…… 几乎说有帘如无帘,可说是有景与无景,静止的环境,产生了动态,而动态又因声、光、影、风、香……起了千变万化的幻境,叹为妙用啊!
  ⑥帘的美,还要配合着帘钩、帘架,“百尺虾须上玉钩”,虽未说出什么帘架,想来也不会太寒酸的。至于“草色入帘青”,疏帘听雨,那也必然是很雅洁的竹帘了。“珠帘暮卷西山雨”,只能在滕王阁上方得见。帘上绣花的绣帘,缺少空透,棉帘,布帘,只求实用。而帘上画画称画帘,但我总不太欣赏它,似乎多此一举,用假景来扰乱真情了。素帘起的变化,那真是移步换影了。
  ⑦贝聿铭香山饭店设计建成,邀我小住,窗上装有竹帘,这迷人的山居,添上这迷人的帘影,不愧为出于大师手笔。他对中国文化是有深厚的感情,小至一帘,也不肯轻易放过。我在录音机中放出了昆曲《琴挑》,华文漪那句“帘卷残荷水殿风”的唱词,正仿佛帘动风来,客中寻趣,我则得之了。
  ⑧今日的建筑师、园林师们,似乎将帘已抛出九霄云外了。我总感到中国人的用帘,不仅仅是一个功能问题,它是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在内。
1.文章第③自然段提到凌叔华用荣宝斋特制花笺给徐志摩写信的往事。请说说这段记叙和“帘”有什么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⑤自然段提到了“儿时最欣赏的画本”和“闷人的塑料窗帘”,这两者同时出现,作者围绕“帘”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⑧自然段说:“我总感到中国人的用帘,不仅仅是一个功能问题,它是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在内。”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深厚的文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花笺上画的是“帘影双燕”。帘和诗情画意以及高雅绝俗的恋情有着密切联系。
2.“前者”表达了作者对“帘”所标志的那个时代(或:童年)的眷恋,后者表达了对工业文明破坏古典情境的叹惋。
3.①创造诗情画意。②勾连难忘爱情。③产生了景色有无、动静的变化;(或:因“隔”而产生光、影、风、香等富于变化的美学享受。)④不同的帘和不同的景之间配合而产生独特的美感。
(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