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者:admin

  
教学内容
  
放飞蜻蜓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
  
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
  
资源
A、陶行知(18911946),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评价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称颂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外布尔什维克”,宋庆龄赞誉他是“万世师表”。
  
B、蜻蜓是昆虫世界最出色的“飞行家”。在作急促的冲刺飞行时,每秒的速度可达40米左右;还可以连续飞行一小时不着陆。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
预习
  
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  
  
读了课文,我知道蜻蜓是   虫,它吃                   。蜻蜓的用尾巴                       。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复杂,是由            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      
  
2.在文中画出生字词,把生字词大声读两遍。尝试采用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的方式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七嘴八舌                 慈爱                     
  
成千上万               入神                        
  
抚摸                   复杂                       
  
3.在语文书上描红,给每个生字组2个词。
  
4.多音字组词。
  
tiáo          kōnɡ(            lù(         )
  
                                 
  
diào        kònɡ(            lòu (         )
  
5.读了这篇课文我的问题是: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近课文(3分钟)
  
1.  交流对蜻蜓的了解
  
预设:
  
A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蜻蜓的幼虫在水中也能消灭孑孓等害虫。
  
B蜻蜓点水
  
C有一对异常发达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一只大复眼由1万多只小眼组成。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2.  齐读课题。
  
3.质疑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9分钟)
  
●     预习作业2:《补充习题》
  
指名展示交流,其余学生自行校对,同桌互批。
  
●     预习作业2:生字新词
  
(一)出示生字词:
  
陶行知  慈爱  抚摸
  
七嘴八舌  抢着 入神
  
苍蝇  蚊子  孑孓
  
掌握  保持  结构 复杂 构成 成千上万
  
翠贞  田埂  平衡  
  
据说    一撅一撅
  
1读准字词,互相纠正。
  
2多种方法理解词义。
  
▲陶行知  慈爱  抚摸
  
预设:
  
陶行知简介: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他是安徽人,曾留学美国,拜当时世界最著名的教育家杜威为师。回国后,他创办了多所学校,南京的晓庄师范就是他创办的。
  
慈爱(慈祥)老师眼里流露出慈爱的目光。
  
  
预设:
  
抚摸:用手轻轻按着并来回移动。近义词:触摸
  
选一选
  
抚摸  触摸
  
1、阿姨慈爱地(抚摸)着我的头说:“一年不见,小莲长大了,也懂事了。”
  
2、这里是高压电配电房,请勿靠近,更不能(触摸),否则有生命危险。
  
▲七嘴八舌  抢着 入神
  
预设:
  
你一句,我一句,形容人多嘴杂。也形容大家充分发表意见。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七上八下  七老八十 七拼八凑
  
七零八落 七折八扣  七手八脚
  
入神:对眼前的事物发生浓厚的兴趣而注意力高度的集中。
  
老师讲故事的时候,我们听得很入神。
  
▲苍蝇  蚊子  孑孓
  
蜻蜓的食物
  
传染疾病,雌蚊吸食人畜的血,传播疟疾、脑炎等。
  
“孑孓”是蚊子的幼虫,生活在水里。
  
复杂——简单
  
指名上台演示动作。
  
3组词
  
4你在读课文时觉得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读不准的、不理解的可以再交流一下。
  
●     预习作业1:课文朗读
  
1.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合作朗读课文。
  
2.小组朗读展示。
  
3.在教师指导下练读。
  
4.自由练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6分钟)
  
预设:1.第一段(1——6)
  
第二段(7——10)
  
第三段(11)
  
2.课文主要讲了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并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最后孩子们(放飞蜻蜓)。
  
3.学生交流展示。
  
  
  
  
  
  
第四板块:精读第一、十一自然段(6分钟)
  
1.展示朗读,体会捉蜻蜓的快乐。
  
  
2、学习第11自然段。
  
  
  
  
  
  
学生自主学习。
  
展示:
  
预设:“纷纷”、“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
  
从孩子的举动中,体会到了孩子们放飞蜻蜓时的激动心情。
  
展示朗读。
  
  
  
  
  
  
  
  
  
  
  
第五板块:指导写字(5分钟)
  
1、生观察字形,认读生字
  
2、简单的字自行描红,识记。
  
3、提醒易错字。
  
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中间的是“日”不是“目”)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第六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导入揭题
  
1、板书:蜻蜓
  
你对蜻蜓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2、揭题、读题。启发猜想: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
  
3、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     预习作业2《补充习题》
  
交流《补充习题》中的第一题。
  
  
●     预习作业2:生字新词
  
  
  
  
  
  
  
  
  
1.组织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词语。
  
2.导学
  
▲陶行知  慈爱  抚摸
  
(1)“陶行知”是谁?
  
交流有关陶行知的故事,资料。
  
  
  
  
  
  
  
(2)说说“慈爱”的近义词。
  
用“慈爱”说一句话。
  
“抚摸”是什么意思?
  
说说“抚摸”的近义词。
  
辨析“抚摸”“触摸”
  
选一选
  
抚摸  触摸
  
1、阿姨慈爱地(       )着我的头说:“一年不见,小莲长大了,也懂事了。”
  
2、这里是高压电配电房,请勿靠近,更不能(        ),否则有生命危险。
  
  
  
▲七嘴八舌  抢着 入神
  
(1)说说这几个词语跟什么有关?
  
(2)“七嘴八舌”是什么意思?
  
用“七嘴八舌”说一句话。
  
像这种带有数字的成语你还能再说出几个吗?
  
  
“入神”是什么意思?
  
你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入神过?
  
  
  
  
▲苍蝇  蚊子  孑孓
  
这组词语是什么?
  
说说苍蝇、蚊子的危害。
  
理解“孑孓”。
  
  
▲复杂   一撅一撅
  
给“复杂“找个反义词。
  
“一撅一撅”是什么样的动作?
  
▲     给“据、构、握、复”组词。
  
  
  
  
●     预习作业1:课文朗读
  
1.在小组内选择喜欢的方式合作朗读课文。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合作学习。
  
2.导学
  
(1)第2自然段:陶行知用怎样的语气问翠贞?
  
(2)第5自然段:读好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抢着说的不同语气。
  
(3)第11自然段:读好陶行知语重心长 的语气。
  
(学生难读的地方,教师示范朗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
  
1.请您根据下列提示给课文划分段落。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脉落。
  
一(  )捉蜻蜓
  
二(  )谈蜻蜓
  
三(  )放蜻蜓
  
2.你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吗?
  
出示填空:
  
课文主要讲了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       (      ),就引导他们认识(      ),最后孩子们(       )。
  
3.指名交流,指导说正确,说完整。
  
第四板块:聚焦“放飞”,精读第一、十一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学习第11自然段。任务驱动。
  
【学程单1】
  
1、默读第11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个词语中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蜻蜓了?用横线画出。
  
2、从孩子们的举动中你体会到了他们是怎样的心情?
  
3、小组交流
  
时间:4分钟
  
巡视、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3、展示,小组推荐组号为2的学生发言。
  
4、有感情地朗读第十一自然段。
  
5、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课题“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第五板块: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握、构描红、记忆字形。
  
3、教师范写:陶、慈、抢、复。
  
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第六板块:布置课堂作业
  
1.完成《习字册》字部分的描红及书写。
  
  
  
  
作业
  
设计
1.完成《补充习题》第二、三题。
  
2.完成《练习与测试》剩余题目

  
教学内容
  
放飞蜻蜓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
  
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
  
资源
阅读《新补充读本》P  152154《在昆虫运动会上》。
预习
  
设计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你对蜻蜓又有了什么了解?
  
你觉得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近课文(8分钟)
  
1.齐读课题。
  
默写词语,同桌互批,订正。
  
课文主要讲了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并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最后孩子们(放飞蜻蜓)。
  
  
  
  
  
第二板块:精读课文,走近蜻蜓
  
(15分钟)
  
1.学生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
  
3.展示
  
  
  
  
  
  
(注意“孑孓”的读音)
  
预设:苍蝇、蚊子、孑孓等害虫。
  
  
  
  
  
  
●尾巴
  
预设:
  
陶行知先生用了个“据说”,这表明他也不是很有把握,只是听说而已。
  
  蜻蜓交配时,由于生殖的需要,会咬自己的尾巴,看起来像“吃”尾巴,其实并没有吃掉。
  
●蜻蜓点水
  
人们常常看到蜻蜓点水,实际上这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不断地把尾巴插入水中,产下一些卵,立即又飞起来。这样连续产卵的动作,好像蜻蜓在不断地点水。
  
●眼睛
  
蜻蜓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正是这样一双敏锐的大眼睛,使蜻蜓荣获“捕虫能手”的称号。
  
●蜻蜓是昆虫世界中最出色的“飞行家”。在作急促的冲刺飞行中,每秒的速度可达40米左右;还可以连续飞行一小时不着陆。奥运冠军刘翔跨越110米栏用了12秒91,蜻蜓每秒飞行40米,110米只需要两秒多钟,你看,比奥运冠军还快上好几倍,真是当之无愧的“飞行家”!
  
  
  
全班交流,在言语交际中感受蜻蜓。
  
  
  
  
  
  
  
  
第三板块:走近陶行知
  
(10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预设:
  
和蔼可亲、循循善诱
  
举得高,孩子们才能看得清。
  
他要求孩子们放飞蜻蜓,他自己也十分爱护蜻蜓。
  
陶行知先生没有居高临下,他非常民主,把放飞的决定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放得心甘情愿。
  
  
  
  
  
  
第四版块:小结延伸
  
(4分钟)
  
预设:
  
陶先生尊重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们认识到蜻蜓是益虫。
  
  
  
  
  
齐读名言。
  
①学生读句子。
  
②有感情地读。
  
③再读。
  
  
  
  
  
  
  
第五板块: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2分钟)
  
  
  
  
  
第六版块:布置作业(8分钟)
第一板块:揭题导入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放飞蜻蜓》。(齐读课题)
  
2.  默写词语
  
陶行知  慈爱  抚摸 七嘴八舌  抢着
  
入神  苍蝇  蚊子  掌握   保持 结构
  
复杂 构成 成千上万
  
3. 用文中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板块:精读课文,走近蜻蜓
  
1.任务驱动
  
【学程单1】
  
①默读课文,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
  
②与小组内同学交流。
  
③自学时间:6分钟。
  
2.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
  
3.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4.导学
  
●吃食
  
(1)指名学生交流描写吃食的句子。
  
交流:蜻蜓吃什么?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书中的语句。
  
小结:从蜻蜓的吃食,我们可以发现蜻蜓是益虫,是我们的朋友,所以要放飞蜻蜓。
  
●尾巴
  
①指名读课文中描写尾巴的语句。
  
出示句子:
  
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②陶行知说:“据说,在它——(学生读)。”这个说法正确吗?究竟是怎么回事?
  
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
  
文中的孩子们说“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谁来说说?
  
师生共同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眼睛
  
蜻蜓的眼睛十分特别。
  
师引读课文: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补充介绍自己了解的更多的蜻蜓的资料。
  
  
  
  
  
5、创设情境,在言语交际中走近蜻蜓。
  
⑴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蜻蜓的知识,老师也感到受益匪浅,也喜爱上蜻蜓了。有位同学也很喜爱蜻蜓,他用网兜捉蜻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为什么说蜻蜓是益虫?
  
⑵我知道蜻蜓是益虫,可我并不想伤害它,我只是想观察观察它。这眼睛可真大呀,和我们人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吗?
  
这尾巴又细又长,有什么作用?
  
蜻蜓身上还有什么秘密?你们能告诉我吗?
  
全班交流。
  
第三板块:走近陶行知
  
过渡:蜻蜓是“飞行家”,是“捕虫能手”,是我们的朋友……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先生的话。文中有多处描写陶先生劝说孩子们的句子,接下来,我们就去读一读。
  
【学程单2】
  
①默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劝说孩子们的神态、动作的词语。再读一读,体会体会,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小组内交流
  
③自学时间:6分钟。
  
1.观察学生自主学习。
  
2.参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
  
“慈爱地抚摸”“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从这里你看出了陶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他?
  
“高高举起”  ——为什么要高高举起?
  
“小心地翻过去”——你读出了什么?
  
“用商量的口吻”“还给”——你能把这种语气读好吗?请你试一试。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第四版块:小结延伸
  
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
  
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尊重孩子、热爱生命、提倡民主的大教育家,从他的一些名言中我们可以更为真切地了解他。
  
出示名言:
  
捧着一颗心来,(大家一起读)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别人是这样赞扬他的,
  
出示:
  
万世师表(宋庆龄先生颂扬他为“万世师表”)
  
永久不死(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题词“永久不死”)
  
第五板块: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2、如果看到伤害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办?会采取哪些方法劝阻或进行社会宣传和呼吁?
  
第六版块:布置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剩余的题目
作业
  
设计
1、继续阅读有关陶行知的故事。
  
2、完成《补充习题》剩余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