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者:孟2016
米的诞生
    在公元1790年之前世界各国的长度单位几乎各不相同,给不同国家的人们之间相互交流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这时,法国的一位科学家他雷兰提出了制定一个世界各国通用单位的建议。
  法国的学者取得世界各国的同意,把地球子午线上从北极到赤道的长度的一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的单位,叫做1米。
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测量了整整七年,实际还只是仅仅测量了西班牙的巴赛罗纳和法国的敦刻尔克之间的距离。通过计算得到了最初的1米。
  后来1960年的国际会议规定。一米为氪(K8)原子在真空中发射的橙色光波波长的1650763.73倍。
圆周率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圆周率是一个常数,通常用希腊字母π表示。如果设圆的直径为1,并把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P6=3)看作是圆周长的近似值,那么圆周率的近似值就为3。这是我国古代最早所用的圆周率“径一周三(即取π≈3)”的来历,后人称为古率。把圆内接正六边形的边数加倍,可以得到圆内接正十二边形,再加倍,可以得到圆内接正二十四边形,……。这一些圆内接正多边形,当边数成倍增长时,它们的周长Pn也不断增大,越来越接近于圆的周长,因此,Pn与直径的比值也越来越接近于圆周率准确值。这种求圆周率的方法称为“割圆术”。三国时魏人刘徽用割圆术求得3.141024<π<3.1412704。南北朝的祖冲之进一步算得比西方达到这一结果要早1100多年。圆周率π是一个无理数,即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