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者:admin

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 孩子  无论你走到哪里  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  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1.给文中空白处加上恰当的标点。

2.写出文中加粗词的反义词。   

特殊——(    )    激动—— (    )   

3.埃斯内尔为什么会把泥土装在“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里?又为什么把这杯泥土作为 “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语段中写的送别内容,你认为埃斯内尔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中会有怎样的词语?试写出两个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 , !”

2.普通  冷静   

3. 衬托出了泥土的贵重,代表了埃斯内尔对祖国的看重。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4. 不会把祖国忘记     爱(意思对即可)

信息发布者:admin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点上一支蜡烛,彻夜地作曲、弹琴。时间在流逝,可是他已根本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18年。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他四处奔波。疲劳加上忧虑,使肖邦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才39岁。


1.选择带点字的意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弥留之(     ):A、彼此之间;B、时候;C、交界的地方。

(2)国之恨(     ):A、逃走;B、丢掉;C、灭亡。

(3)与世长(     ):A、告别;B、推托;C、解雇。

2.用“_____”画出肖邦忘我工作的句子,并用两个成语形容。

_______________                                                            

3.“当时他才39岁。”从一个“才”字,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                                                               

4.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参考答案:

1.(1) B

  (2) C

(3) A

2. 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点上一支蜡烛,彻夜地作曲、弹琴。  

废寝忘食  专心致志

3. 作者的惋惜之情

4. 对祖国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