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者:admin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后反思

       课前,我读着《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想起了叶至善先生回忆他父亲叶圣陶先生教他写作的回忆文章,叶老喜欢让他把写的东西读出来。叶老倾听着,若遇到文中词语不当或句子不通顺时,只会说听不懂。然后叶至善会调换词语、重新组织句子,尽力让父亲听得明白。
       我在想,这不仅是一位作家的文章,还是一位教育家的文章。编者的意图不仅在于,学习本文,热爱祖国壮丽河山;恐怕还在于——引导孩子向叶圣陶先生学写作!而叶老的文章契合他的理念:作文要没有多余的语句。是的,这篇文章简洁、自然,脉络相当清楚,的确是一个“不错的例子”。这节课,我就要和孩子们一起向叶圣陶先生学习写作。
       现将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回顾一下:
       学习开门见山式的开头,探讨第二自然段中关于山上的映山红这部分内容要不要删掉;学习表现孔隙特点的方法:直接描写和写出自己的感觉,体会内洞的特点;找出写泉水的句子,了解这一“暗”线的作用;回顾整体,列出课文的提纲,分析文章内容的主次,明白写文章要详略得当。
       在课堂上,我结合课文当中叶圣陶先生的写作方法,分析学生写作第一篇习作《童年趣事》时存在的问题,如“大头宝宝”病、“喧宾夺主”病等等,要求他们写作时多读读多推敲,把文章修改通顺。
       向叶圣陶先生学习写作,我从《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典型的文本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选材构思上的特点,学习叶老渗透于字里行间的种种写法,努力让孩子们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信息发布者:admin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昨天教了《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现将教学流程回顾一下:
       从第一单元的主题谈起,谈到叶圣陶先生,回忆上学期学过的《牛郎织女》;读课题,介绍宋代叶芳的诗句“一水穿开岩底石,片槎引入水中天”;读课文,明白游览的顺序,体会叶圣陶写作的风格;指导写好4个生字。
       今天,读了梦轩的《做一个挺立在讲台上的明师》一文,深受感触:
       梦轩说:“我以为,小学老师,不管你做的学问多高深,你读的书多高深,有一点,我们说的话、上的课,必须要让孩子明白,接受,否则,一切都是白搭。”高林生老师说,最好的语文课,就是老师站在讲台上,对学生说,你们问吧。“卓越的教师在启迪”说得真对!做一个“学”师,引导学生学语文,才是我们的努力方向,而不是教语文。梦轩说:“85%的语文老师读不懂教材。”我则认为,不是读不懂,而是没有正儿八经、认认真真地读过教材。上一节课之前,我们首先要把教材好好地读一读。
      梦轩记着王瑞平校长的话:“要多读书,每天反思自己的教学。”于是,他坚持每个工作日都记教学随笔:“我们提倡老师们写一写教育教学随笔,我以为教育叙事是最好的教学研究,它为我们提供了第一手的素材,促进我们思考。”
      我却是有惰性的,一直缺少坚持的精神。去年10、11月一度坚持,获得连续两个月“十佳随笔”。但是,随后由于特殊原因,后来就半途而废了。
       下面两个六条,是梦轩对“明师”理想目标和要求的理解:
       第一个六条,第六阶段:我有我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第二个六条,第六条:淡泊名利,甘于受冷落。努力担当,努力依据教育教学规律,用教育的方式解决教育的问题。
       我要向上面的两个第六条努力,因为我“狂妄”地说,我站在两个第六条的“影子”里,只是缺少了“勤奋”。不管如何,凭我一个人慢慢地摸索,努力地去做就是了。
       再回顾这一课时的教学,我觉得自己还是有两件事做对了的。一是让学生学习像叶圣陶一样写出干净的文字来;二是指导学生写好每一个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