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者:admin

一、一点认识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两者之间工具性是第一性的,人文性是第二性,既矛盾又统一。如果没有掌握语言这个工具,不能进行说文解字,那么人文素质的培养就缺少最基本的土壤。文本的解读、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程序的安排、课堂教学的组织等都应该从这一基本的理念出发,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建立有效的教学机制的非常有益的。(《轮椅上的霍金》一课的教学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而生发起来的。)

二、文本解读

从表现手法来看,《轮椅上的霍金》属于写人一类的记叙文,作者通过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展现了霍金挑战命运、乐观豁达的品质。在布局上先以两个典型而又对立的特征描述,点明主人公,接下来从两个方面具体表现。结构上可理解为层进式,整体看,由点到面,第一部分简略呈现,二、三两部分进行具体描绘,而第二部分对第三部分有着烘托的作用,因为物理天才出自伟大的人格,没有顽强的意志就没有非凡的成就。作者布局谋篇中所能凸现的就是霍金的大写的“人”字,作者的用笔主要有三处,一是标志性形象的描写,二是他对科学探究的描述,三是语言描写,即显示在显示屏的文字,其中两处是展现生活中的霍金,可以判断出本文的主旨——“霍金是生活的强者”。这三段文字既是描写是重点又是结构承力点,教学设计可围绕这些部分展开。过渡段的运用是本文的结构特点之一。

三、目标确立

教学目标承载两项任务,一是发挥文本的教育学功能,使文本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让他们在技能、情感、思维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培养;二是能依据阶段性教学任务及学生的“临近发展区”,设立具体的教学目标,作为具有挑战性且能达成的活动任务。因此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识记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的条理与脉络,体会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表达出的情感。

4、体会霍金面对困难不屈服,坦然面对残酷,乐观而豁达的品质。

四、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建议,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引导学生在看倾听默读,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习霍金不怕挫折,笑对人生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为:走进文本,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悟霍金敢于向命运挑的可贵品质,并受到精神的洗礼。

五、策略选择

(一)说教法

以霍金的标志性形象为切入口,当学生对的形象铭记于心的时候,采用层层剥笋的方法,使学生一步步走近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加强朗读训练与指导,缘声悟情,边读边悟,特别是对人物形象、语言、动作等描写的语句,进行体会、推敲,将阅读和写法训练有机融合起来。恰当运用媒体,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加信息接收的渠道。

(二)说学法

“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课教学立足于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程序设计

1、激发思维,有效质疑,进入情境。

所有的教学细节必须指向文本的主旨。于教学开始,我并没有采用大多数设计所用的类比导入,如介绍著名科学家或身残志坚人士的例子一步步把学生引入预设的圈套中,而是让学生解读“强者”一词,调动学生的思维,对记忆进行检索(课前布置相应的预习就更好了),在学生交流后,教师话锋一转,点出课题,有水到渠成之效功。然后围绕课题进行质疑,梳理后要求学生按要求读文(一读):1、把读通读顺;2、自学生字词,弄不明白的做上记号,待会儿班级交流;3、画出霍金标志性形象的语句。通过反馈完成词语识记及理解的教学目标,建立对文本的初步感知。

2、紧扣“形象”,由表及里,细致品味。

“人物形象”是叙事性课文的个性特点,从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入手,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本课中对霍金的形象描写与其它内容之间密切相连,以此为阅读起点,能顺利、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品悟。形象描写在第一节的后半部,前半部是导致这种长相的原因,接着写了与外形相冲突的杰出成就、生活态度,女记者的唐突问话推动文章情节的发展,最后顺畅的展示霍金对自己标志性形象的认识。跌宕起伏的文脉中彰显霍金生活强者的本色。

鉴于此,第二个教学环节中,先进行看图(标志性形象图)、说图、读文、默记标志性形象的句段,使霍金高大、独具魅力的形象成为学生理解文本过程中的路标,并为情感的共鸣做铺垫。接下来围绕课始梳理的问题,如“这样的躯体能做些什么?”“他自己是怎样对待的?”等组织学生第二次读课文,再学生读文有了自己的感受后,展开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其中,当问题争持不下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反复、仔细读课文,直至把问题彻底弄清楚。

3、缘声悟情,加强朗读,积淀情感。

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基本的理解之后,必须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过程,将课文的情感性教学目标积淀下来,成为学生的情感认知,有感情的朗读是情感固化的基本途径。因而在第三个教学环节中,先让学生自由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感受,接受精神的洗礼。学生充分自读后,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并说出喜欢读的原因。学生读的过程中字音不准确、句读不恰当、感情不到位的,学生之间相互指导,还不到位的时候教师启发、点拨、指导,或听朗诵声音资料帮助矫正。(板书:40年禁锢——→ 物理天才     顽强)

4、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深化理解。

    对霍金的精神世界有了一定把握、体验之后,我们可以回归整体,从文章的层次关系、布局谋篇中领会课文的中心。一般地认为本篇课文表现的是霍金是物理天才和人格魅力这两点,但细读文本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课文突出表现的是他勇敢顽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而这一点更接近小学生精神成长的需求。课文第3、4两小节的描写中所展现的40年“禁锢”与“物理天才”的矛盾状态,正是他精神世界的鲜活表现,与第三部分内容又是有机和谐的统一。

再次出示霍金标志性图像照片,你想对霍金说些什么?女记者是怎么说的?霍金又是怎么回答的?

出示霍金说的那段话(屏幕上的文字),引导学生朗读,理解,感受。

(补充板书:固定——→恬静的微笑    乐观)

5、回归整体,理清脉络,领会写法。

在朗读、理解、体验、品悟之后,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一步步中心的。在引导、讨论、交流后,归纳小结:课文分三部分写的,第一部分介绍霍金不幸的命运和伟大的成就,两相对照,表现他顽强的拼搏精神,第二部分写霍金的工作情形,从平常的工作细节中,表现他平和而伟大的人格,第三部分写一次报告会的情景,扣人心弦的场面描写和语言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孜孜以求、心胸豁达、心怀感恩的立体式的霍金。

6、内化情感,拓展延伸,发展个性。

领会课文中的情感道德只是学习过程中必要一环,还必须转化成学生内在的情感需求,因此,教学结束前设计了一道写话练习题: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遇到                  (困难、不如意的事等),我们应当                       (做法)。

语文,由其学科特点所决定,必定是“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因此,我设计了课外阅读作业:

    (1)、继续查阅有关霍金的课外书籍,认真读读,进一步了解霍金。

(2)、课外选读一些身残志坚的人物故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张海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选最感动你的一篇文章写读后感,也可以就是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

这样的课外阅读能使学生的心灵、情感和想象自由飞翔,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个性的目的。

七、板书设计

                    10  轮椅上的霍金

                 

               40年禁锢——→ 物理天才

               固 定  ——→恬静的微笑

              

                    顽强    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