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者:香草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火烧云》。这篇课文选自本教材的第一单元。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写景,让学生注意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欣赏大自然中那些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象”。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火烧云》是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文中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了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文章体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和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和想象作者所描绘的多彩画面,感悟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
三、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是: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这也是我在本课中努力实现的教学思想。
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不仅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火烧云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学习如何表达,着重训练学生的语感。根据这个要求和课文的特点,主要采取了以下3种教法:
1、读中感悟:通过有层次的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2、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3、对比理解重点词句:教学时通过读句子,比较句子的异同,加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有效地为突破难点服务。
四、说学情、学法:
孩子们都看到过火烧云,却并未仔细的观察,研究过火烧云。心中有对火烧云的好奇,却还未曾有作者那么深的感受。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受火烧云的美,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此外,高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而且想像丰富,所以,在这课中我主要通过学生的“读写、议问、讲练,评议”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通过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再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会,也使感情进一步升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五、说教学设计: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我将本课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小天地”,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好一定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就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为此,课堂伊始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平时观察过大自然的那些景色呢?你能向大家介绍一番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现代女作家萧红到天空中遨游,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壮美,感受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瑰丽情景。教师创设了情景,以富有激情的导语,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心神,释放学生的心智潜能。以“一石击水”之势,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火烧云的美在于它的“变”,作者是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来写的,而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又都具有变化多和变化快的特点。于是,我紧紧抓住“变化多、变化快”这条线索来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景物美,品味语言美。
1、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新课程倡导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这里的读不是一遍一遍反复地读,而是读的有层次,更深入。因此,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整个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有了初步的感受。再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使学生对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有了深一步的体会,这时再让学生去读一读,感受会更深,也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最后又读这一段,不仅读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能读出自己的这份热爱。同时根据《课程标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此,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部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环节:
(1)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A、4个“一会儿”说明火烧云颜色变化快。同时学习对比句子:
a、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b、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有红通通的,有金灿灿的,有半紫半黄,有半灰半百合色。
通过比较,让学生从“一会儿……一会儿……”中体会变化“快”这一特点。  
B、让学生找出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并体会出红彤彤、金灿灿……说明颜色变化多。
在这一环节中,学习理解了书上写颜色的词,教师又说:那么我们试着把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说。让学生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此时又引导;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么美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让学生用积累的词语来形容一下看到的火烧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时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也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3)读出感悟
“学生通过理解,经历了作者的情感历程后,便产生了表达情感的欲望,而朗读无疑是最好的表达方法。”此时运用进行多种形式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惊奇、高兴之情,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
2、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语文素养,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在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部分时,布置学生先自由读读四~六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儿感悟到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想象体会,了解作者所描绘的充满了大胆神奇想象的火烧云景象,并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在学生汇报时,引导学生谈个人对文句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