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者:香草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的《梦圆飞天》一课。
课文描述了“神舟”5号飞船成功发射的过程,表达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如何使抽象的文字具体可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体悟航天精神呢?我决定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网络资源与课文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丰富情感体验,训练思维,感悟语言魅力,实现高效教学。根据这样的教学设想,结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可以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学习网站。网站包括了——千年一梦、追梦之旅、梦无止境、在线测试、互动空间五大板块。
我以网站为平台,抓住四个环节进行整合教学: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2、自主探究,品读激情
3、升华情感,燃烧激情。
4、课外拓展,延续激情。
整合点诊断及解决方法
整个教学我抓住四个要点进行高效整合——
(一)设置情境,点击兴奋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我用激情洋溢的歌曲《超越梦想》导入,三读课题,情感层层递进,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内心,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
(二)发挥优势,突破重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是感受场面的精彩,体会航天人不怕吃苦、忘我奉献的精神。那怎样突破呢?我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直观、开放的特点,通过视频再现精彩场面,引导学生感同身受,加深对课文语言的体验和感悟。当学生交流到十秒钟倒计时这句话,播放“发射视频”,并在指挥员倒计时的过程中点击暂停,采访学生,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问:“此刻,如果你是一名普通观众在想什么?如果你是发射现场的工程师在想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那份激动、那份紧张继续观看视频,和总指挥一起“读秒”倒计时!这时,“烈焰升腾,大漠震颤”的恢弘场面在学生脑中变得异常清晰、生动,文字与画面高度“融合”,朗读入情入境。由于教材并未涉及航天人背后的付出,学生无法真切地体验航天精神,所以我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千年梦想在今朝》、《梦圆背后》等栏目,提升认识,畅谈感受,进行语言学习的自我建构。接着将一位位航天人的照片做成的flash,配上深情的背景音乐,我对航天人进行激情赞颂,让学生再一次受到航天精神的熏陶感染。最后男女生分角色诵读诗歌《追梦人》,随着那激扬的旋律徐徐响起,此时师生的情感正一步步升华。航天人那不怕吃苦、勇于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我们心中激荡。
显然,这里信息技术的巧妙呈现,轻松地突破了重难点,触动了学生的心弦,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跨越时空界限,学生的语言和精神都得到了共生。
(三)学练结合,抓住训练点
如何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言语训练途径?我着重从读、说、写三个角度展开: “太空看地球”这部分,为了让学生读出地球的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点击带有课文录音的“片段欣赏”视频,反复诵读比较,加强练读的针对性。出示指挥大厅欢腾的图片,配上音乐,引导学生想象指挥大厅里,人们的神态、动作、心理。这样的练说、交流,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互动空间”中,我设计了四种练习方式:1、完成在线测试;2、合作制作手抄报;3、写感受;4、选择神七发射或体育比赛的场面,仿写。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这样既增进了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处理信息能力。
实践证明,从学生的“学”出发,抓住关键的训练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整合,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了机会,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内外结合,延伸拓展点
本着“大语文”的教学观,我非常注重广泛阅读和积累。课前,学生搜集、阅读各国航天史;课中,阅读《天河圆梦》、《航天悲剧》等栏目感受航天人的艰辛万苦,体会神五发射的自豪;课后继续学习“梦无止境”板块,了解神六、嫦娥一号、神七背后的故事、探索神秘宇宙。可见,网络教学资源打通了课堂内外,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开放性、研究性的学习。
教学效果 经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有效整合,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得到一定的提升:看!这是孩子们的手抄报;这是孩子们在“互动空间”中的心灵感悟......
教学思考 最后,我想说: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目的是要在整合中求融合,在融合中求实效,达到“水乳交融”的理想境界。通过师生交互,人机交互,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教学灵活、开放、高效。
这是我在整合课中的一些探索,还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