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者:香草
今天这节课,习作之前,胡老师就精心组织了春游活动,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也就是“写什么”的问题,有了经历,学生便有了“米”,即有了写作素材。因活动过去一段时间了,学生的体验在慢慢淡化的时候,胡老师在开课伊始,设计了“分享本学期最快乐的是哪一天”这一环节,并借助多媒体形象地再现了春游活动中学生从出发到返回的精彩瞬间,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记忆闸门,此时的学生精神上是放松的,心里是快乐的,亲切、愉悦、和谐的氛围也因此应运而生,为调动学生的写作愿望和激情起到了铺垫作用。
接下来胡老师围绕着“怎么写”进行习作指导,他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明确要求——范文引路——分段指导——现场作文——美文展评——开头结尾指导。
“范文引路”这一环节,胡老师引导学生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题目的拟定,二是明确写作顺序,做到言之有序。
重点又放在了“分段指导”这个环节上,有效地解决了如何把内容写具体这一问题。学生在习作上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就是内容写不具体,哪怕这件事是自己经历过的,今天胡老师在这个环节上,按“出发——进入——深处——活动”的顺序,同时借助图片依次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所做,并把重要的内容板书在黑板上,还不断地鼓励学生用上自己平时积累的优美语句,这和课标的要求是吻合的,这样就解决了大多数学生无法下笔和内容写不具体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学生开始现场作文,这个环节,胡老师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分组合作写一个片段,且每个小组只有一人执笔。记得第一次试教后,我和胡老师聊过,这样设计会不会有点冒险,因为这样做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只是整个游记中的某一个片段,而不是全部,不是一篇完整的习作,况且也不是每个学生亲自动手写的。胡老师当时说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四年级的学生不可能在一节课上完成这样的任务,而他想呈现给大家的是一节完整的习作教学。从学生展示的习作来看,无疑这样的设计自有它的妙处。
总之,胡老师今天为我们呈现的习作课,犹如一场及时雨,对于作文教学还在云里雾里的语文老师来说,无疑是久旱逢甘雨。这是一节高质量的习作引领课,值得我们大家去模仿、借鉴、探索和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