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者:香草
下面我就将这些不成熟的思考列出来:首先是开放性问题的设置问题。其实初到聋校,老师们就已经手把手地教给我,课堂中的问题不要太琐碎,不能由老师牵着孩子一步一步地走,每一部分的学习,可以由一个或几个提纲挈领式的问题来带领学生学习。起初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我是站在“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这一角度理解的,但我理解地又不够深刻,听了徐小飞老师的反思以及金东旭老师的点评,我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的任务是“为聋生未来的世界打上亮丽的底色”,而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给他一个开放式的问题,给他更充裕的时间,他给出的答案会比我们预设的更为精彩。金东旭老师所举的课文《詹天佑》教学的例子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多让自己有这样的思考,并把塔门留给学生。其次是“让我们的语文课也清晰起来”。大学时,教授就常说“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小时候,自己碰到了很多好的语文老师,他们带来的语文确实如此,所以教授在说这句话时,我有很深的体悟,然而自己做了老师之后,我上网观看的一些公开课,尤其是苏教版的公开课,强调自我体悟也就是“人文性”的部分过多。徐老师和杨老师的课给我的感觉都非常扎实,在课堂上强调写法的运用,语言的实践。学生习得了清晰的语文知识。
我要加把劲,平时多听课,我思考,希望有天我也能展示给孩子们一堂“清晰的、开放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