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鱼》说课设计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1课《一条大鱼》。
一、走进文本、准确解读
《一条大鱼》这篇课文是鄂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记叙文。读懂课文,分析主要人物的言行,体会出人物的品质,结合生活实际来谈感受是学习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课文描述了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汤姆和他爸爸在月下垂钓,一条大鲈鱼的捕获让小汤姆心里充满了惊喜和得意,而爸爸坚持让他放掉这样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因为当时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课文表现了爸爸和汤姆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规定的良好品德。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汤姆从钓鱼到放鱼的心路历程,知道遵守社会公德,社会规定是人人必须做到的,应该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这就构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体会汤姆从钓鱼到放鱼的心路历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体会父亲让汤姆放掉大鲈鱼背后的深层意思并受到有益的启示是教学难点。
二、关注情理、设计教学
小学语文课需要趣味,“趣”就是指情趣与理趣,“味”就是指语文味,有了这两种趣味才是完整的语文课。有情趣,课堂就会充满真情的感动;有理趣,学生会就有深切的感悟,有语文味就是有了扎实的语文训练,有感动,有感悟,有语言的品味,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全面提升。
《一条大鱼》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成“钓鱼”和“放鱼”两大部分,层次分明,“钓鱼”部分描写生动、极富情趣;“放鱼”部分通过父子矛盾冲突,揭示课文所蕴含的哲理。本文还有一个明显的特色,就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传神。
在设计教学时,我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去品味文、感受情、感悟理,为学生搭建与文本对话的桥梁,使学生走进汤姆父子的心灵,在品味语言中感受情趣,在矛盾激荡中感悟理趣。
三、品味语言、情理交融
计划用两课时来完成本课的教学。第一课时,“让学生在课文中走一个来回”, 从整体感知开始,识记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初步了解课文是围绕“一条大鱼”的“钓”和“放”来展开故事的,并从钓鱼的过程中,品味钓鱼的情趣。
第二课时,我带领学生走进汤姆父子的心灵,在情理的矛盾交织中思辨,探讨“放鱼”的原因,感受父子俩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可贵品质。
(一)品钓鱼过程,感受钓鱼情趣。
1、音乐渲染,感受月下钓鱼的惬意。
课件出示:伴着美妙的音乐,出示一幅精美的月夜图
(范读了课文第二自然段:夜幕缓缓降临,一轮明月慢慢升起来,湖面上洒满了闪闪的银光。 )好一个美妙的月夜,如果这时去垂钓,该是多么浪漫啊!
音乐、画面、老师的范读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月下垂钓的情境中。
2、诵读文本,整体感知汤姆钓鱼的过程。
课件出示:
句1:汤姆急切地装好鱼竿,套上鱼饵,把钓线抛了出去。鱼钩划破水面,沉入水中,湖面上泛起一圈圈涟漪。
句2:过了好长时间,汤姆突然觉察到水下有动静,鱼竿猛地抖动了一下。汤姆一阵惊喜: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他赶紧抓起鱼竿,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一放一收,和钓钩上的鱼周旋着。
句3:终于,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汤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啊,真大!还是条鲈鱼呢!汤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他和爸爸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一张一合地翕动着。
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诵读的基础上,我出示了一些动作词组,用“连词成句”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了汤姆钓鱼的顺序,有效地积累了词语。
3、品味“得意”,体验汤姆钓鱼乐趣。
“演一演”——让学生“演一演汤姆得意的样子”,直观感受“得意”的含义。
“说一说”——“得意的汤姆此时会想什么,说什么?”
“读一读”——在学生想象得情绪高涨、神采飞扬时,我再让学生朗读有关句子,把汤姆的“得意”之情表达出来。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采用“音乐渲染,感受月下钓鱼的惬意。诵读文本,整体感
知汤姆钓鱼的过程。品味“得意”,体验汤姆钓鱼乐趣”的教学方式,让一个爱钓鱼、会钓鱼、钓到大鱼后喜不自胜的孩子的形象在学生们头脑中活灵活现了,使学生充分感受了汤姆钓鱼的情趣。 为后面的矛盾冲突做好了铺垫。
(二)抓矛盾冲突,感悟放鱼理趣。
1、朗读对话,明冲突。
在学生还沉浸在汤姆的喜悦中时,我出示后文中父子的对话。
(出示)
这时,爸爸划亮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然后把目光转向汤姆:“孩子,你得把这条鱼放回去!”
“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爸爸指指手表说:“现在是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汤姆朝四周看了看,乞求爸爸说:“放心吧,爸爸,没有人看见我们,也没有人知道我们在这个时间钓到鲈鱼。”
“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我让学生朗读对话,用一个词说说汤姆和爸爸对这条大鱼的态度,同学们读完对话,很快就会明确:汤姆要留下这条大鱼,而爸爸要放掉这条大鱼。
2、品味词语,探心路。
一品“乞求”,与汤姆心灵对话。
首先,我从词意入手,用“换词法”让学生理解“乞求”的含义。
接着,我抓住“乞求”,引导学生想象:汤姆为什么要“乞求”爸爸?他会想到些什么?
随后,我采用“补白说话”的方法,把汤姆的内心活动展现在同学们眼前,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件出示:汤姆朝四周看了看,(心里想:……)乞求爸爸说:……
随着同学们一次比一次哀怨的乞求声中,同学们对汤姆的内心感同身受,仿佛都成了“汤姆”,都在向爸爸乞求着
二品“不容争辩”,悟爸爸爱子真情。
课件出示:从爸爸不容争辩的语气中,汤姆清楚地明白已经没有商量的余地了。
首先,请同学们读一读爸爸的话,学一学“不容争辩”的语气,老师在评价时,用“我听出了爸爸的坚定。”“我听出了爸爸的话不可更改。”等评价语,让学生既了解“不容争辩”的含义,又直观地感受了不容争辩的语气。
接着,我创设情境,让学生“换位思考”:孩子们,假如你们是汤姆的爸爸,老师是汤姆,你该怎样说服汤姆放掉大鲈鱼呢?
创设父子对话的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到爸爸的立场上,积极主动地寻找理由,努力说服汤姆把鲈鱼放掉。事实证明,这样巧妙的角色转化,轻而易举地化解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随即,我又运用引读的方法,把学生辩出的理转化为父亲的情,融入朗读之中,把父亲的心路再一次展现在同学们面前。
语文教学应该“发于情而立于理。”,理是情的根基,有了理的滋养,情才更丰富、更充盈、更富有震慑力。在这个环节中,我抓住重点词语深入品味,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发展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明晰了事理,感受了爸爸让儿子放掉大鲈鱼背后隐藏的浓浓爱意和深情。
四、写出心声、拓展延伸
在本课结束之前,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在成长的道路上,回顾往事,汤姆肯定有很多话想对爸爸说,他会说些什么呢?写一写吧。
五、板书设计、提示重点
11、一条大鱼
汤姆 钓 爸爸
放
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要遵守规定。
六、把握学生、促进发展。
在《一条大鱼》设计中,我把握本年段的特点,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落实“听说读写”等训练目标,让学生的情感、品格在浓浓的语文味儿中得到滋养。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能力、文化品味、人格修养就是在这情与趣的和谐、情与美的统一、情与理的相得益彰中不断碰撞、凝聚、升华,课堂也因此而“多滋多味”。愿我们的语文课堂能在语言的品味中,在情趣和理趣的辉映中构建起孩子们的精神家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