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者:香草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是一篇描写祖国自然风光的优美文章。本课的受众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处于中年级低段,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兴趣;能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注意积累词语;但是朗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还有待培养提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知识、能力和情感三维目标。本课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之美,理解总分构段方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之情。
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我运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
一、首先我结合本单元教学中关于认知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的要求,在设
关激趣环节中,让学生认真观察课件展示的中国地图,准确指出庐山的具体地理位置是在江西省的北部,进而知道江西省的简称为赣。解决了单元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问题。
二、本课教学的最大难点就是学生对庐山云雾的认识十分肤浅,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实地领略过庐山的风光。如何让学生被文本所创设的情境真正吸引,从而乐于学、兴趣学,是我认真思考的。为此,在导入环节我以“走进庐山,贴近自然”为题的短片让学生入情入境,在课件所呈现的神奇美妙、充满动感的画面和舒缓轻松的音乐中,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学习的兴趣倍增。当学生意犹未尽时,画面却戛然而止,此时有意让学生想象留白,归纳观后的初步感受,为进一步学习文本起到了铺垫作用。
三、本文的二三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这两段的总分构段方式是要求学生学习掌
握的难点之一。特别是描写云雾的千姿百态时,文章重点描写了四种形态:白色绒帽、玉带、大海和天幕。这些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难以形成直观影像,授课时我先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云雾的姿态,再用课件所展现的云雾四种形态,直观地呈现云雾神奇的样子,学生对照图片有感而发:真是千姿百态啊!此时,教师适时点拨,这四种形态都是围绕千姿百态来写的,是分开来叙述的,这就是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学生由此对总分的构段方式印象加深。
四、这是一篇美文,如何动情朗读、读中感悟是本课的又一教学重点。为此课件中的朗读背景音乐可谓是精挑细选,舒缓而又深情。通过教师范读,学生精读,交叉互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真正在多媒体创设的意境中发挥想象,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生动。
五、品读课文基本结束后,课件再次展现庐山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这一环节也是本课教学中人文性特点的凸显之处,也与课件首页展现的庐山美景相呼应,还原了整体感,教师此时点拨:面对这样的美景,你还想离开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想。是啊,真舍不得离开,真令人流连忘返!此刻学生对重点词语“流连忘返”的理解也进一步加深。
六、学会总分的构段方式,活学活用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解决这一重点,课件在最后展现了火烧云的神奇画面,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再说说火烧云都像些什么,然后结合语句的提示,完成总分构段方式的片段仿写练习。
以上就是我在本课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难点、突破重点的技术呈现。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许多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的目标和解决的难题,在这里都破冰而出,迎刃而解。纵观本课教学,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直观便捷的感性资料。投影片的及时展示,再现课文情境,变具体为生动,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庐山之中,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得以升华。本课教学中仍存有许多缺憾和不足,敬请专家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