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者:香草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叙述了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故事生动有趣、感人肺腑。浅显的文字中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吴老师的这堂课能做到准确把握、理解教材,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是一堂重视双基的扎扎实实的语文课。我认为吴老师这节课有许多成功的地方,主要表现如下:
1、以读代讲,重视学生的体验感悟。吴老师抓住三个妈妈的话来训练有感情地朗读,读准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突出了重点。朗读指导方法多样,训练到位。吴老师让学生体验妈妈夸自己孩子时的心情,抓住重点词让学生去读。由此可见吴老师在朗读教学中指导的方法灵活多样,细致到位。
2、生字教学扎实有效,重视双基。吴老师对生字进行了分类,方便学生记忆。在进行生字教学的同时,吴老师还抓住“既……又……”练习造句,让学生夸夸身边的同学,然后因势利导说:“除了人,还可以说说其他事物的两方面特点”这样说话的内容更广了。我认为这样的指导非常有效。
3、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初读课文时,吴老师提了一个要求:你读着读着,产生了什么问题?读后,学生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明明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呢?”这个问题直奔文本的思维聚焦点,能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
不足的是:我觉得吴老师在课堂里说的较多,使学生缺少了许多思考的空间。因为时间的关系,缺少了学生的生字书写。
建议:我认为“既……又……”练习造句时,可在学生运用“既……又……”夸完同学后,直接出示句式练习“教室里既( )又( );公园里的花儿既(   )又(    );教室里的桌椅既(   )又(  )。
总之,我认为吴老师这堂课主线分明,细节饱满,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