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者:香草
【说课内容】
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第二学期第八单元第41课《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材分析】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状物佳作,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现代著名作家王鲁彦热爱故乡镇海的思想感情。课文层次清晰,按照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进行叙述,语言精炼、简洁,朴实、亲切。课文按照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进行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精炼、简洁,朴实、亲切。作者采用形象的拟人手法及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仿佛见到杨梅、仿佛看见杨梅颜色变化、仿佛品尝杨梅的感觉。
这原本是一篇四年级的课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领悟能力有限,对作者的遣词造句之美,布局谋篇之妙都只是一点点朦朦胧胧的感受,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二年级的学生特性,除了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外,将写作的方法适当渗透,学习作者抓住特点细致观察的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作者对故乡的杨梅描写之所以如此细致,是因为对家乡的浓浓眷恋之情。
【目标制定】
根据课程标准和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5个生字;理解和积累文中词语“细腻”、“贪婪”、“甘露”等词语;理解作者从形状、颜色、滋味三个方面介绍杨梅,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细致的方法。
2、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理解词义、摘录词句的能力、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的习惯;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喜欢杨梅,并借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杨梅梅果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能说出小作者从形状、颜色、滋味三个方面来写杨梅果。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描写杨梅树、杨梅的语句,体会作者借助杨梅抒发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理念】
一、在情境中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篇课文的内容并不是很贴近学生的生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上课伊始我让学生理解“故乡”,通过学生讲述自己故乡在哪里,将学生带入课文,走进作者的故乡,进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看美丽的杨梅树,去品可爱的杨梅果。
二、从多种途径理解词句
新课标中本学段的阅读目标,是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句。因此在教学中,可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图画,展开想像,结合生活,观察实物等来理解课文、指导朗读,进而使学生学会观察事物,体会出作者的情感。
三、重视熏陶感染,尊重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涵养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尤其是像这篇文章,字里行间均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因此本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作者这份深厚的情感。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杨梅对于作者来说就是故乡的象征,一想起杨梅自然而然就想起故乡,明白爱故乡的杨梅也就是爱故乡,有了这样的熏陶,再加上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特产时的热情,学生对家乡的感情也就油然而生。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质疑为何作者如此喜爱杨梅,交流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杨梅。并通过图片学习第二节,杨梅树的描写。
三、细节研究第四—第六节,找出描写杨梅的句子。
1、找出描写外形、颜色的句子。
2、找出描写味道、口感的句子。
3、完成填空,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四、总结全文,升华课文主题
五、课外延伸,加深爱乡之情
九年义务教育读本(试用本)第四册
课题《41、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执 教:上海市 平和学校 余静雯
教学目标:
1、识记:甘、桂、软、唇、酸、津、味、饱;正确书写:桂、软、唇、酸、饱;积累:甘露、四季常绿、平滑、伸展、贪婪等词语。
2、学习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小作者从形状、颜色、滋味三个方面来写杨梅果。
3、能正确从文中找出“宽阔、坚硬、粗糙”的反义词,能划出描写杨梅的句子,并能说出自己喜欢这句话的理由。
4、体会作者喜欢杨梅,并借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杨梅梅果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能说出小作者从形状、颜色、滋味三个方面来写杨梅果。
2、体会作者喜欢杨梅,并借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板书故乡,齐读词语。
2、 解释故乡:你出生的地方或是长期生活的地方就是故乡,也可以叫做家乡。(再读故乡一词)
3、 你的故乡在哪里?
4、 交流。(1-2名)
5、(板全课题)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课文,作者通过描写故乡的事物抒发了自己的热爱故乡的情感。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6、文中有一句话表达了作者的热爱之情。我们一起读一读。
出示第一节: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二、整体感知,质疑为何作者如此喜爱杨梅,交流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杨梅。
1、过渡:作者故乡的杨梅到底为什么让作者那么喜爱啊?自读课文,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杨梅。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3、交流。(板书 外形 颜色 味道)
4、看板书,连起来说一说,回答完整 (2名)
课文从外形、颜色、味道三个方面介绍杨梅。
5、课文除了杨梅之外,还描写了什么?(杨梅树)
[学习第2节]
1、 课文哪一小节是描写杨梅树的?
2、 交流并出示第2节。
(1) 指名读第2节
(2) 正音贪婪、甘露(开火车),学习“贪”字,部首。
3、 理解词语贪婪:贪心不满足;甘露:甘甜的汁水、露水。
4、 自读该小节,思考春天的甘露指什么。杨梅树又为什么要贪婪地吮吸?
春雨 努力长大,长出美味的杨梅。
5、引读:它们伸展着( )的枝条,一片片( )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理解拟人句,说明杨梅树喜爱春雨,渴望成长。(泛红欢笑)
6、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瞧,杨梅树长得多么茂盛!真是生机勃勃啊!(伴乐读)
三、细节研究,找出描写杨梅的句子。
[学习3—6节]
过渡: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就挂满了杨梅,我们一起去看看杨梅吧。
1、自读课文3-6自然段。用直线划出描写杨梅外形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杨梅颜色的句子。
2、边交流并出示:
(1)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A、自读,思考遍身的意思。(全身)
B、找出杨梅外形的特点。
C、交流(板书 圆 遍身小刺)
D、指导朗读。(自读--男生读—女生读。 可爱)
(2)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的,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A、交流并板书。(学生边说边板书淡红、深红、几乎变黑 随即泛红颜色词语)
B、观察关联词,并引读。
师:作者用了一组关联词把杨梅的颜色变化写清楚了。杨梅先……随后……最后……。(出示图片)
C、理解几乎:差不多,近乎。
D、为何是几乎变黑而不是完全黑?(因为太红了。)
E、描写颜色的词语能否交换?为什么?(根据杨梅生长顺序描写的。)
F、小结: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注意观察,根据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描写。
G、说话训练:用“先……随后……最后……”的句式说一说自己了解的事物变化。
G、齐读。
3、知道了杨梅的外形,了又解了它的颜色变化,它的味道和口感怎样呢?请找出文中描写杨梅味道的句子。
(1)交流并出示: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泛红又酸又甜 甜津津 并板书)
瞧,作者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杨梅果子的特点,我们也可以借鉴这样的写法去写文章。
(3)它的口感如何呢?它的身上可是有刺的呀!
(4)交流并出示: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5)正音“软”(三拼)开火车
正音词语“细腻而且柔软”(开火车),理解词语意思,细腻,光滑;柔软,柔和。
(6)指导朗读。(自读、指名读、女生读)
(7)杨梅不仅外形可爱、颜色亮丽就连刺都是这样柔软,口感真是爽滑!忍不住了,让我们咬开它尝尝杨梅的味道!(出示 填空)
咬开熟透的杨梅,就可以看见 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 的汁水,甜津津的,叫人越 越 ;而没有熟透的杨梅,咬下一口又 又 。
A同桌讨论。
B交流
C指导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4、引读:作者对杨梅又爱又恨,他爱的是杨梅那(又酸又甜的味道)恨的是想起自己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多了,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他这下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但是(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了,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只有当你吃饱了再吃别的东西时,才(感觉到牙齿被酸倒了)。((出示最后一节。)
5、总结升华
儿时的作者多么可爱啊!我们都知道余姚的杨梅特别有名,但是作者的故乡在浙江镇海,那里的杨梅可比不上余姚的杨梅。可是我们的作者仍然美滋滋地吃杨梅,牙酸倒了也不怕,还越吃越爱吃,这说明了什么?”
(爱故乡。 )
师:对呀!作者通过杨梅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浓浓眷恋之情。或爱)作者爱着故乡的杨梅,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杨梅,更不会忘记(故乡)!因为他(爱故乡)!(引读、理解文章中心。)
6、饱含深情齐读第一节。(再次出示。)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1)指导朗读。(自读—指名读---赛读---男女生配合读---齐读)
五、作业
学习课文的写法,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特产。
板书设计:
41、我爱故乡的杨梅
外形: 圆 遍身小刺
淡红 深红 几乎变黑(外)
颜色:
鲜红(内)
味道: 又酸又甜 、甜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