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诗歌以“我想变”的句式,充分体现了孩子眼中,心中的夏天。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想变成各种夏天里的事物,最后当他看到小小的荷塘时却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体会荷叶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觉得快乐的感受。这个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基础上学会给别人带来快乐。
在教学“我想变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一段时,我先出示小鱼在水中游玩图,接着让学生想象成自己就是小鱼,看到这条小河想说些什么?有的学生说:“小河里的水真清呀!”有的说:“小河里的水真清呀,清的能看见河底的水草和鹅卵石。”还有的说:“小河的水真绿,真美,我想在这儿安家。”然后让学生再去找文中也形容这河水的词语,这样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清凌凌”。又例如在理解“穿梭”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出示蝴蝶在花中飞的图片(不动),接着问学生:“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蝴蝶,你最想做什么?”有学生说:“在花丛中采花粉。”有的说:“在花丛中自由地飞来飞去,翩翩起舞。”……等学生说完这一些,我就点击图片,出现了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的情景,学生一目了然地找到了相应的词语“穿梭”,无须老师作更多的解释。
课后和王老师的交流中,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1、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激活学生思维。
课堂上提的有些问题不适合二年纪学生的认知水平。如,观察美丽的夏夜图,我问学生:“夏天的夜晚美就美在——”预设学生会回答:美就美在有闪亮的星星,弯弯的月亮。但此时的课堂上却一下沉寂了,没有人回答。究其原因,看似简单的问题,提问方式不适合学生,是否可以这样问:“夏天的夜晚好美啊,夜空里有——”这样学生可能马上接口回答了。
2、要恰当引导,拓展想象空间。
第三小节,有这样的诗句:蝈蝈在唱歌。我引发学生想象:蝈蝈在唱什么歌呀?学生一时回答不上,课堂上出现冷场情景,当时我也有点急了,又问了一遍,终于一名学生说,在唱欢乐的歌。这里是否引导拓展:是呀,蝈蝈看到小朋友生活在美好的生活中,好幸福啊,蝈蝈正在唱快乐动听的歌呢。这样拓展文本的内涵,诱发学生想象。
3、要精简导语,提高效率。
课堂上设计的语言很优美,但有的过渡语言似乎过多了些,挤掉了学生语言空间。如果语言再简练些,这节课就更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