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者:香草
一、 案例背景
每天走进教室,就会觉得迎面扑来勃勃生气,眼前是一个个生龙活虎般的学生,是一群蕴藏着智慧,洋溢着情感,活生生的人,他们具有大人已很少具有的可塑性、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比大人更富有情感,更充满活力与主动性。教学需要美,美是教育的磁石,这块磁石就在我们老师备课笔记的旁边闪烁着光亮,是拿起,还是放下,教学的效果就大不一样。教学中往往忽略了“美”的功能、“美”的力度,以单纯“告诉”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我们的“老师”与“学生”的分工是,“老师把知识告诉学生”,“学生则把老师讲的知识听好记住”。这样的教学恰恰是丢弃了那块宝贵的磁石——美。缺乏美感的教学,便成了没有色彩、没有生气、没有情趣的单纯的符号活动。那必然是枯燥无味的。学生生来具有的审美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从而产生愉悦的情绪,产生主动地投入教学过程的“力”。没有主动投入教学过程的“力”,教学的主体性又如何体现呢!
那么教学中如何从二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享受美呢?我选择了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材的最后一篇课文《夕阳真美》这一案例作一尝试。本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好文章,它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课文语言优美形象,情趣盎然,插图精美,渗透着强烈的美育因素,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获得阅读的乐趣与美的熏陶,是一篇培养学生观察、朗读、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教材。现摘以下几个教学片断。
二、案例描述(课堂教学节录)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1、 欣赏夕阳(播放夕阳视频,配课文录音)
2、此时,你最想说什么?(让学生自由感悟说,同时引向课题《夕阳真美》)
[夕阳的景色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不陌生,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平时能够留心、仔细观察生活中景色的较少。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创造了与课文相通的具体可感的生动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初步体会到夕阳的美。让学生通过细看录像中的夕阳景象,静听课文的范读,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用自己的感官去欣赏语言的美丽,领会到语言的魅力,并潜意识地提醒他们平时能主动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就把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再现美
1、初读全文
A、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的哪几小节具体写了夕阳的美丽?
2、展示读书,注意倾听
[语文课要上得扎扎实实,要切实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读书,首先就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借助拼音让每个学生自由读,自己读了还要学会听别人读,既是检查学生读书更是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在借助拼音读正确的基础上,再来说说课文的哪几小节具体写夕阳的美丽,初步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梳理能力和整体感知能力。]
(三)以图带读,体会美
1、看图,读文,发现错误(学习第2段)
(1)老师根据第二自然段画了一幅图,老师画对了吗?能在小组内读读书,并谈谈你的看法吗?
(2)随机教学,通过读书可以发现图上有好几处错误(1、傍晚时分太阳应该西斜2、天空应该是一片深蓝3、太阳收起了刺眼的光芒;4、西山的形状不对5、夕阳西下,余辉应该映在山的西边)。随着学生的发现,纠正错误,指导朗读,放手评价。
(3)(利用课件直接出示夕阳西斜图)瞧,这就是披着夕阳余辉的连绵起伏的西山,让我们再去感受一下这壮观美丽的景色!
(4)让我们跟着优美的音乐把你所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5)谁还想读?其他的小朋友用听的方式在大脑里拍摄一下属于你自己的夕阳图片。
[此环节巧妙地把讲读课文孕育于评价图画中,让学生通过读文去找错,把课文的语句理解吸收并外化为自己的语言去评图,对照图画巧妙进行评读的训练,同时也是语言的训练与师生交际的训练。正是这小小评论家的环节,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与参与热情,体现了课堂的自主性和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读和评都是从内心有感而发的。文质优美的文章不外乎赏、读二字,学生理解了、感悟了,并不代表学习任务就此完成了,相反如何让学生记住这情境,内化这语言,感受这美景,读还是重要的手段。]
2、画画读读、选择学习(学习课文第3、4段)
(1)过渡:谁喜欢做小画家,谁喜欢做小朗读家?喜欢相同学习方式的自由组合,选择第3段或第4段来读读:太阳下山了,各景物有什么变化,把你所体会到的通过读读说说或画画评评的方式表示出来!
(2)找好朋友去展示所作的画,说说你这样画的理由。评画的小朋友,可以找出他画得最好的地方,也可以找出他画错的地方。小朗读家去读给好朋友听听。
(3)再次修改图画,大堂交流。评画的同时,请小朗读家读读文中相应的句子。(随机指导观察太阳在颜色位置上的变化,云彩的变化,再次引导多种感悟读。)
[自由组合的学习方式,打通了严谨、封闭的课堂空间,让学生在宽松、合作的学习氛围中自主探究,促使学生思维的灵动、开放、创新。同时前面合作画图、感悟语言的环节降低了学生学习操作的难度,培养了彼此的合作能力,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主动开展多种感悟读等活动。通过观察、想像、美读、品评,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脑海中,为发展学生的想像力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得语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以期达到“任情感激荡,任思潮涌动,任想像自由飞翔”的理想境界。]
(四) 整体回归,领悟美
1.夕阳是个顽皮的孩子,他不停地往下落,一会儿就走到了西山的背后。夕阳又是个爱美的姑娘,给自己换了一件又一件的外衣。夕阳还是个神奇的魔术师,让四周的景物也跟着他变啊变。我们不禁要感叹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让我们再次赞一赞夕阳。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
2.齐读全文。
[这么美的课文,只有多读,才能真正领悟到文中之意,体会到文中之情,学生才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课外延伸,升华美
课后自由开展以 “ 夕阳 ” 为主题的趣味活动:
看、画、写、拍--到公园、大街、校园等地方去看夕阳,把你看到的美景画下来、写下来或者拍下来;在教师、家长的配合下,选取活动成果的精华部分,制成一份 “ 夕阳美 ” 的手抄报。
[《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要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这一自由的趣味活动,不但使课内学习向课外实践自然延伸,而且能通过选取作品制作手抄报,激发学生进行课外实践的积极性,这既是激励,同时也是一种评价。]
三、案例简析
教学中如何从二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享受美?本案例采用了哪些有效的形式?试简析如下:
本课教学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积极倡导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夕阳的美,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课文所蕴涵的情感之美。因而整个课堂是生动的,开放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一) 读中感悟
通过读读、评评、画画的方式,采用鼓励、赏识的手段,让学生在宽松、快乐的情境中,说说夕阳的美,感悟夕阳的美。课初,通过播放夕阳视频(多幅网络下载的图片还原)补充课文所描绘的如诗如画、瑰丽多姿、雄伟壮观的景致,使学生在尚未接触课文时先在脑中建立一个美好的表象,获得各自真实的情感,并学着表述朗读出来;课中,通过评图、画图来引读,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与感悟文字的同时学会美读;整个教学过程提倡学生的自悟自读,引导学生保留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特殊的见解,一切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内化语言,感悟语言而服务。
( 二)合作贯穿
整堂课的合作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合作读文,理清脉络;合作评图,感悟语言;画画读读,喜欢相同学习方式的自由组合。三种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从组间交流到朋友合作再到自由组合,由点及面,由开放走向灵动,自始至终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发挥群体的创新力量,使每个孩子得到不同层次的帮助和发展,在个体的自我满足中达成学习目标。
(三)激励引领
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知、情、意和谐统一的认知过程,首要的任务就是点燃学生阅读文本、发散思维、表达自我的欲望。本课采用了各种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有看录象理解词语,有配乐朗诵,有给图涂色,还有教师赞美的话语(你读得真美!你的感情多丰富呀!你的脚步真轻呀!我快要陶醉了……)特别是评一评、挑战赛,把课堂推向了高潮。三百多年前,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提出:一切知识都应从感觉开端。遵循了这一点,课堂呈现出多彩的画面,孩子的欲望被完全点燃。
(四)师生互动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我采用评一评、挑战赛的方法与学生愉快的沟通。“他们俩谁读得更好?”“谁觉得我比他读得更好?”“我也很喜欢这一段,我也想读一读,能给我一个机会吗?”“我读得好吗?谁来评一评?谁想向我挑战的?”温和的话语,激起了课堂的层层涟漪,课堂出现了融洽、热闹的良好气愤。师生的思想在这儿碰撞与交流。
(五)手段合理
只有追求美,才能努力再现教材之美。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主要的是决定于教师对教学境界的追求。要使教学手段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就得让学生能看得到、听得见、摸得着,从而在其间产生一种偷悦之感。因为美感总是通过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具体感受的。没有学生感知的兴奋,就谈不上美的感受。在上这堂课时,我巧妙地把语文课作为美育的阵地,通过老师的语言感染,通过观看课件等手段,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夕阳西下余晖美和夕阳西沉云朵美以及夕阳隐没时的霞光美,把课文中所蕴涵的情感点化出来,呼唤出来,凝聚、升华为一种崇高的情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课文所蕴涵的情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