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看浪花》是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生动地讲述了三个孩子坐在海滩看浪花时的情景。海水哗哗地唱着歌,拍打着海岸,卷起朵朵浪花,它激起我们无限的遐想。这首诗歌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给学生以美的熏陶,适合进行朗读和想象训练。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
2、正确、流利、生动地朗读诗歌。
?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自学,通过游戏进一步
巩固要求认识的生字。
2、想象浪花像什么,分享孩子们海边玩
耍的乐趣,激发孩子对大海的爱,有
感情地朗读全诗。
? 情感目标: 1、大海是神秘而美丽的,让学生了解大
海,想象浪花像什么,激发孩子对大
海的爱。
2、海洋蕴含着巨大的宝藏,我们要科学
地利用海洋资源。
教学重点及难点:
? 重点: 认识生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难点: 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对大海的
热爱之情,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关于海滩、海底的视频、图片或录像,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
教法:
? 采用动作演示、多媒体再现情景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主动识字、独立识字。
? 在朗读中,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运用图画、音乐、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入情、入境,给学生提供展开想象的空间,使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学法:
本课要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的学法是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美的感受,同时又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程序设计
(一)进入情境,感知美。 (3 分钟)
(二)初读课文,寻找美。 (17分钟)
(三)动情朗读,欣赏美。 (10分钟)
(四)美读美悟,想象美。 (5 分钟)
(五)拓展视野,延续美。 (5 分钟)
教学环节:
(一) 进入情境,感知美。
? 方法一:听录音
? 方法二:出示浪花图片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首先要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之前,运用多媒体、图画,把“海浪声”、“浪花”引入教室,让“海浪声”、“浪花”直接诉诸于儿童的感官,使学生对教材由“远”及“近”,由“近”感“真”,由“真”感“亲”,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其如临其境。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
(二)初读课文,寻找美。
1.把难读的字词读给同桌听一听,互相纠正字音。
2.检查学习情况: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注意把字音读准,及时评价。
(三)动情朗读,欣赏美。
1、初读阶段,纠正字音。
2、细读阶段,突出重点、难点,理解儿歌词句。
3、引读阶段,培养语感。
设计意图:通过开展读、说、评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从课文中体验到的情感。教师的作用是给创造活动的时空、提供选择的权利和展示的舞台。
(四)美读美悟,想象美。
在范读、引读的基础上进行美读降低了难度,
所以我在教学的第四环节加入了配乐美读,让
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美读后,我安排了“想一想,浪花像 。”这一环节。设计意图:美读是一种欣赏性的读,要求以声传情。把美读放在引读之后,是因一年级小学生朗读水平的需要。练习题的设计,让学生在运用语文知识的同时,注重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进行了想象的训练。
(五)拓展视野,延续美。 播放《海底世界》视频,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继而让学生用一句的话表达自己对海、或浪花、或沙滩、或海底世界的热爱和赞美之。
设计意图: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学生个性的表达愿望。
板书设 计
设计意图: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亮点”进行板书,使整节课乱中有序,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重点,起到引领作用。同时,随机板书也作为一种肯定学生探究成果的形式,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