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轮船是我的朋友,他们用汽笛与我谈心。天上的星星是我的朋友,它们眨着眼睛和我逗乐。海浪是我的朋友,它们日夜在我身旁,诉说着心里话。你和许多飞鸟也是我的朋友,我怎么会孤单呢?”“灯塔爷爷,您把别人当做了朋友,您也就有了许多朋友。”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阁西街小学的靳霞。刚才我朗读的就是今天我要说的课《灯塔爷爷的朋友》中的片段。《灯塔爷爷的朋友》是小学语文冀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贴近儿童的情感,表现的是“亲情、互助、友谊、爱的博大与永恒。”这篇课文就是通过灯塔爷爷和海燕对话的方式告诉我们:“心里有朋友,独自一人时也不孤单;心里无友情,身处人群中也孤单。你把别人当做朋友,自己就有了许多朋友。”这种美好的情感,将温暖着孩子们,同时也唤起他们心底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感。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围绕训练重点,本课确立了三个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是根据识字和写字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的,规定了本节课会认生字和会写生字的个数。
阅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则是对这一规定的具体体现。
理解目标: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你把别人当做朋友,你就会有许多朋友”的道理。这一目标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难点并不是这个道理有多难理解,而是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突破难点,即随着什么样的风潜入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篇优秀的作文讲究“虎头、猪肚、凤尾”,一堂精彩的课又何尝不是呢?下面我从这三个方面来介绍我这节课的教学流程。
为了体现“虎头”的功效,我采用了解题法。新课伊始,我先板书“灯”字,让学生组词。这对学生来说太轻而易举了。课堂上顿时小手林立,学生组了很多词语。我说:“老师就用你们中的一个词------灯塔来当题目。”那个正组了这个词的孩子乐开了花,其他学生也受到激励,情绪高涨。我问:“看到这个词,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我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灯塔”这个词的含义,只不过换成了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这也是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的一种体现。这时学生犯难了,有的学生想猜猜,我说:“好,孩子,猜吧!”他说:“是不是塔上安了一盏灯?”我马上肯定:“对,就是高塔上安了一盏灯,但不是普通的灯,是非常亮的灯,专门给海上的轮船照亮的,这就是灯塔。”(边说边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灯塔)于是,一个词语的含义,轻而易举地学会了。我在“灯塔”这两个字的后面接着板书“爷爷”让学生理解,学生的思维已经被激活了,有的学生说:“灯塔在大海上矗立了很多年,和老爷爷的年龄一样大。”有的学生说:“灯塔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给他的好朋友们照亮。”还有的说:“灯塔是人类忠实的朋友,默默地为人类服务了很多年,于是我们亲切的称它为爷爷。”这时,学生不仅仅是对题目表面字词的感知,更是学生通过理解对课题内涵的一种感知。学生零碎的、肤浅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在解题法中得到了整理和提升,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也有所提高。
猪肚环节:俗话说的好“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灯塔爷爷对朋友的诠释------“您把别人当做了朋友,您也就有了许多朋友”就是文章的“领”。对于这个“领”的理解,我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感悟,在自读、互读中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因为阅读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为重点,以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为主要方式的过程。这里,最关键的一个词是“对话”。什么是“对话”?“我问你答,你问我答,我说你说”这就是对话吗?对话是学生面对文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自主感悟文字编码运载的信息,调用已有的相似块与之碰撞、融合、重组,并在表达交流中充实、修正,逐步提升交际能力,接受人文熏陶的过程。“自主感知”是学习者调用已有的知识块与之碰撞、融合、重组的重要方式。学生虽然年龄小,而能力并不低。当我把问题交给学生后,有的学生抓住“别人”这个词感悟到别人指的是课文中的“大轮船、星星、海浪、海燕、飞鸟”,别人在生活中还可以指“老师、同学、亲人、小花、小草、流水、小鸟、小鱼”等等;有的学生抓住“许多”感悟到只有自己敞开心扉,把别人当朋友,才能体验到友情的快乐;有的学生抓住“朋友”感悟到自己用一颗宽容的心,真诚地关心对待别人,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这不是学生自主感悟的成果吗?作为一年级小学生能说到这个程度,我这个当老师的也为他们感到骄傲。
凤尾环节:当学生对课文的中心有所感悟时,教学重点和难点得到了解决,教学也收到一定的效果。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学生的感悟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上,于是我制做了多媒体课件。当一幅幅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图片伴随着优美的音乐缓缓出现时,学生的情感也被带入到了这种和谐的氛围中,一张张可爱的小脸上充满了恬静和对未来的幻想。音乐、图片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学生在感人的氛围和爱的旋律中,深刻地领悟文章的主旨,真正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因为不同,所以精彩。我认为我的设计中,还有如下两个特点:
(一)趣味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我设计时遵循了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了电教手段,并把生字进行分类整理,花样翻新,让学生喜欢汉字,主动识字,养成扎扎实实做学问的好习惯。
(二)板画激情。
简单明快的线条,寥寥数笔,勾勒出事物的大概轮廓------简笔画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个擅长画画的人,但我愿意用我这支笨拙的笔,为学生勾勒出美丽的画面。当灯塔爷爷的形象出现在黑板上时,学生清楚地知道了灯塔的样子和作用;当大轮船、星星、海浪、海燕、飞鸟这些形象出现在灯塔爷爷身边时,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灯塔爷爷有这些好朋友相伴在身边是多么的温暖和幸福。当课文的内容被描绘成一幅幅温馨的图画时,课堂上充满了情趣,就连最坐不住的孩子也被深深地吸引,兴趣十足地投入到学习中。随手而久,寥寥数笔的简笔画,有时比有色彩的话语更加“出彩”,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水可以是苦的,只要心是甜的;饭可以是凉的,只要心是热的;课可以是旧的,只要观念是新的;道具可以是假的,只要感情是真的。”我们将捧着一颗执着的心,在新课程改革的征程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