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者:香草
一、教材分析
《妈妈》是湘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极富儿童情趣的小诗。全诗共六行,每两行一小节。诗歌从儿童的心理角度出发,分别用星星、月亮和太阳比喻妈妈,以表达孩子对母爱的深切感受。语言浅显、生动,比喻恰当,很适合儿童阅读、感悟。
二、学生分析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妈妈爱孩子,孩子更离不开妈妈,我想他们在学习这首儿童诗时一定会兴趣盎然。我估计,在朗读时会有一部分同学重读音节读不出来,有唱读的现象,读不出那种感情;在识字的过程中,学生还不能够运用识字的方法来记字形,当学生置身于星星、月亮和太阳之中时,他们的想像可能还不够丰富。教师对此应胸有成竹。
三、教学设想
这首诗语言浅显生动,比喻恰当,韵律和谐优美。如何把握儿童诗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与学习过程,进而发展他们的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张扬他们的个性,让“浮化语文”实实在在地体现在课堂中,是备课时思考的重点。
孩子们的童心是一个诗的国度,他们那一句句自然流淌出来的未经雕琢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纯、最美的语句。教学中,一方面要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读中感悟,启迪联想,在“情趣”中拨动学生的心弦,开启学生的心扉,让他们欣然走进诗的意境;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纯净的目光投向美好的生活,从他们的心灵堂处真切地体会到妈妈对子女的爱。在暖洋洋的母爱中,在音乐画面、诗歌为一体的氛围中,在学生们积极参与的合作交流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心灵和情感的熏陶而提升。
四、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里、星、么、入、太、中”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妈妈对子女的爱。
五、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6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联系生活,体会妈妈的爱。
六、教学准备 CAI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境,快乐识字
1.老师唱歌曲《鲁冰花》。(演CAI课件(一))(伴着老师的歌声、屏幕出现,妈妈和孩子们欢乐的场面图并配有《鲁冰花》的音乐)
2.如果哪个小朋友能读准妈妈手心里的词语,妈妈就会朝你开心的笑。(屏幕上出现带拼音的词语,随即课件演示生字的笔顺、笔画)。
3.谁想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这些字?(选2-3个小老师带读)
4.如果拼音不见了,你还认识它们吗?一起来,试试看。
5.小朋友认字真快,你看妈妈笑得更开心了,更爱孩子们了,来我们一起来听一首诗。(演示CAI课件(二),朗读课文《妈妈》并配有相关画面)
6.喜欢这首诗吗?那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教师引导,学生自读
1.课文的三个小节表达方式相同,都是前一句用比喻写“妈妈是什么?”后一句用事例说明这样比喻的原因。根据这一特点,我以第一节作为范例,指导学生阅读理解。
(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把妈妈比喻什么。(课件演示,创设情境)
(2)想一想,为什么说妈妈是星星。(扣住“明亮”一词理解)
(3)你觉得你妈妈的眼睛什么时候最明亮?(联系生活,体会感情)
2.第二、三不节的阅读,我采用分组的方式,按上述步骤进行,阅读第二小节时,我利用图画把学生带入情境,说出自己的情绪体验;阅读第三小节时,我借助“暖洋洋”引导学生联系家庭生活,举出一些具体事例说明妈妈给家庭带来的温暖,以表达对母爱的深切感受。
(三)朗读挑战,尝试背诵
1.下面我们要进行一场朗读比赛,谁读得最流利、声音最响亮,谁就来当擂主。(讲桌上插一面红旗作为擂台),要想当好擂主可没那么容易,老师现在给你们一些时间,读一读,信心十足了再举手。
2.自由领读。 3、先两人上台比赛,赢者为擂主登上擂台(师生共同评价)。
4.其他人轮番挑战擂主(学生支持擂主举手心,支持挑战者举手背,以此票数来决胜擂主可随时下台)。
5.学生尝试背诵。 6.播放《鲁冰花》,学生律动。
(四)句式迁移,创编诗歌
1.昨天我在家里试着用课文中的这个句式作了两句诗呢,不过,我把它藏在画里面了,聪明的小朋友,你们能猜出我作的诗句了吗?(出示CAI课件)指名看图仿说:妈妈是家中的——。
2.(预计学生会有多种回答,教师以鼓励为主,适时调控,如有超越教师的思维范围的答案,只要合理便要及时肯定。)
3.你们还能想像出其他的句子吗?
4.像这样一句一句很美的句子合起来就是一首小诗呢!大家想不想作诗呀?这样吧,四人小组每人想一句,合起来作一首诗,怎么样?
5.小组合作作诗。 6.集体汇报交流。
(五)自选方式,课外延伸
为了让更多的人来欣赏我们的诗,小朋友可以将你的诗配上插图贴在你的床头,也可以写在卡片上送给你最喜欢的人,会上网的小朋友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把你写的诗发到网上,让好多好多人都能看到你写的诗。
(播放《鲁冰花》)的歌曲。再次展现妈妈和孩子们的欢乐场面。
五、说教学反思
作为全班有90%的学生都来自农村的班级,我在设计本课教案时,始终有个顾虑: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能驾驭好这节课吗?这样能达到预定的效果吗?
我想:不管教研教改的步履多么艰难,我都要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教学中,我以《鲁冰花》的歌曲,以妈妈和孩子们的欢乐场面,把学生带进了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来快乐识字。这样一个活动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把枯燥的识字变为快乐的识字,把教学过程变为了带有感悟色彩的学习活动。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这堂课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发展,课文的三个小节表达方式相同,根据这一特点,我以第一节作为范例,指导学生阅读理解,第二、三小节的阅读,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这样使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被动单一性接受变为主动创造,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动”起来。
读,不再是强制地读,而是自立、自愿地要求朗读。教学中,我采用了打擂的形式,孩子们的朗读热情非常高,在他们的一读一评中,既投高了听、读水平,又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正当孩子们沉浸在愉悦的朗读、背诵的氛围中,让他们了解自己,这时,孩子们更加兴趣盎然,展开想像的翅膀,仿佛自己真的变成了一个个小诗人。
这节课成功地结束了,我感触极深,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小学也同样可以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