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者:香草
今天听了罗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收获颇丰,罗老师无论在备课还是上课,无论在课堂的教学环节还是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以及对教材的解读,都颇具功力。
首先罗老师从寻找对于勒的评价环节入手,放手让学生去亲近文本,在寻找中再次熟悉文本,学生在课前对文章有所了解的前提下既完成了对内容的了解,也为下面基于文本的交流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交流基础。
其次罗老师对学生所找出的评价进行分类活动的设计,其安排妙在教师的深入浅出,将所找的评价以说话的背景为条件分类,这样的设计浅显却又在不经意间带动着学生的思维,使其活跃起来,教师的要求指向性明确,有利于学生活动的顺利进行。
接着教师利用板书进行一个非常自然、巧妙而又高效的课中小结活动,教师用了我们眼下许多课堂中正在淡化的方法——传统教学中精心设计板书的方法来完成,请看“赔钱、占钱、有钱、没钱”是刚才第一次分类活动的条件,自然呈现;“盼、赶、赞、骂、避”则是所找评价的具体体现,曲线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文中人物对于勒评价的变化过程,这样的板书简洁生动,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理解和记忆有着事倍功半的效果。同时它还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目标,对于避免课堂上热热闹闹,下课什么也不记得的低效状态有极大的纠正作用。
最后教师用对联的形式概括两大部分内容,充分体现出老师的睿智,无疑增加了课堂的文学意味和典雅气质,但关键还是如何用才能取得这样的效果的问题。这是一副长联,教师大胆地进行了自我展示和阐释,而不是常见的让学生补充完整或对下联的形式。如果这样做,对于学生而言难度是很大的,所以教师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而是在解释过后让学生来拟一个横批,效果就比较明显。二是作者用这样的教学活动影响着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老师的示范必然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发言交流中要去提练、推敲词句。这是一种雅致地引导方式。
全课的小结,教师语言的运用也是相当精练的,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出其不意的再扣文题发问,高屋建瓴,引导学生回看全文,再次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在批判现实中寄予着对美好的期待。此种收束全课的方法紧贴于文本而又有高度,干净利落。与眼下课堂中盛行的花样繁多的迁移拓展式结尾或教师抒情朗诵式结尾相比,显得更为朴实有效。这或许也就能看出教师对于语文本质把握的精确,能看出教师坚守纯正语文味的课堂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