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全市语文教育界的领导、专家、优秀教师们一起共同探讨中学作文教学问题。刚才所上的一节课是《“烦恼”主题活动作文教学》研讨课。“这节课是我们课题研究的课堂教学实践课。下面我主要从内容定位、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向大家作个汇报。
一.内容定位
先谈谈主题活动作文的概念。
主题,是指活动的主要内容,不是活动的中心思想或思想内容的核心。其实是活动和写作的一个类话题,是活动和写作的一个大的话题,也是活动和写作的母题。
活动,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边活动。
主题活动作文,是指师生在课堂上围绕某一主要内容进行的创设轻松写作环境活动后开展的与活动密切相关的命题写作而生成的作文。它是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情感体验为基础,以主题活动为源起,引导学生发现写作的资源并进行有效的自我整合,它是为了开发作文教学资源、激活学生作文兴趣、营造良好的作文氛围的一种作文理念。
主题活动作文教学,是指师生在课堂上围绕某一主要内容开展活动,以活动为契机,寻找与主题相关又让学生感到好写的话题进行命题写作的教学。在活动引导下学生写作的题目是主题的拓展延伸。可以看作是话题或母题的拓展延伸,其实是个子话题。在主题活动作文教学中,“活动”是教学的手段,“作文”是教学的目的。活动是努力让学生在自由的状态下写作,活动是让学生体验自己的生活,为学生提供遴选生活素材的思维方向。
主题活动作文教学要求教师从主题活动中找出最容易贴近学生生活的触发点,深入学生心灵,在这基础上多角度思考命题,拟出能激发学生灵感的题目。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能不知不觉地打开写作思路,知道自己要“写什么”和“怎么写”。最终达到让学生“乐写”“善写”的目的。
再谈谈我为什么要选择“烦恼”主题活动作为本堂课作文教学的内容。
“烦恼”是成长中的不变的话题,也是我们一辈子的话题。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主题就是“成长的烦恼”,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青春随想”,“青春的烦恼”是初中生的重要话题。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主题是“人生体验”,这里也包含着“烦恼”主题。“烦恼”主题适合任何一个年级的中学生作为写作主题的。但是写作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我今天的这节课选用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原因有二:一是我们通用的教材是苏教版,二是从心理学角度上考虑,初中二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是中学生心理断乳期,也是他们情感最脆弱的时期。
管建刚老师说:“生活重于生成”“评改重于指导”。我认为,作文教学是一项基础工程,也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养育工程,在这一工程中,学生是生长的主体。作文就是满足学生生命个体的生存、生活、精神、交往、审美等各种不同的需要,是学生每一阶段的情绪生活的不同反映和对生活的个性体验。根据主题活动作文教学的理念,我把本堂课的作文教学设计为:通过学生评改“烦恼”主题的佳作活动,在评改中创设自由的写作环境,在评改中联系自身,还原生活,让联想的触角不断延伸,激发写作灵感,从而让学生感到“有话可写”,改有所得,评有所悟。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悟出作文该“写什么”和“怎么写”。从而让课堂作文在植根生活的基础上沿着科学的思维路径自然生成。因此,我把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烦恼”主题佳作评改活动,掌握习作评改的方法,力求创设宽松的写作环境;二是在习作评改中让学生悟得“烦恼”主题作文该“写什么”和“怎么写”。
二.教学策略
这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点拨法、讲授法、谈话法、训练法。因为是互动评改,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对他人习作的评改,是习作评改活动课。运用评改活动,是让他们在佳作的评改活动中悟得“烦恼”主题的作文到底该“写什么”和“怎么写”。因为开启作文思路,重在引导,同时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地位。烦恼是一种心理活动,运用点拨法让学生悟得写作“烦恼”主题作文取材的思维方向,立足生活,联系自我,多角度思考;悟得“烦恼”主题作文中运用心理描写、对比描写等手法的好处。从而解决本堂课的重点问题。运用新闻资料展示和谈话法让学生沿着“烦恼是什么——为什么烦恼——烦恼的后果(怎么样)”这样的思路展开,联系自身生活,自然引出本堂课要写作的题目“让我纠结的_______”。其目的,强调写作本主题作文,要突出烦恼的过程。运用讲授法是让学生了解作文改和评的具体步骤、方法,甚至是填表的要求、细节,因为学生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去做,如何去改、去评,如何改好习作,如何评好一篇习作。运用训练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习作评改和点评的方法,从而明确作文前从两方面列写提纲,因为学生并没有列写提纲的具体概念。读提纲、评提纲,是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让学生对“写什么”和“怎么写”有一个整体的清晰的思路。学生作文时能想得到,就能写得出。梁启超先生说,作文就是把自己的思想传达给别人,什么叫“思想”?一是有内容,二是有系统。这里的“内容”就是说自己心中所说的话,“言之有物”,这里的“系统”,就是有条理,即“言之有序”。我只让学生在这节课中列写提纲而没有让学生当堂写片断或者整篇文章,原因在于,初中生模仿能力太强,不能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让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但是学生的思维方向可以模仿借鉴的。我向来不主张学生在具体的一篇文章,在具体的文字上进行模仿。这样会制约学生的创造力,这样会影响学生作文的创新,也容易让学生陷入缩构或抄袭的误区。当然,随后的一节课是让学生依据提纲进行当堂作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围绕学生的佳作《长高的苦恼》进行圈点批注、点评来展开。作文没有教材,我之所以选择同龄人的佳作作为本堂课作文教学的文本,没有选择美文和名家名篇,是基于学生普遍的心理承受力来考虑的。因为同龄人的佳作很容易拉近学生与小作者之间的距离,从内容到写法,甚至到文字的运用都会让学生感到很贴近,很亲切。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原来写出优秀作文就这么简单!不会像名家名作让他们感到有心理压力,感到高不可攀,甚至有畏惧感。我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作文是没有差生的。每位学生的生活都比我们的成年人的生活丰富,他们的活动量比我们大得多,但是为什么作文写不好,这不仅仅因为语言基础差、命题脱离生活等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作文时,他们不知道围绕一个作文题目,朝哪个地方去想,也就是说,孩子们的写作思路没有被打开。生活就是他们写作的不竭之源。帮助他们打开“写出生活”“写出自己”的思路,正是我们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任务。主题活动作文教学正是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之炊”,打开写作思路的一个很好的尝试。我们提倡引导学生写作紧紧扣住生活,联系自己,是因为作文只有植根生活,才能绽放文化的光芒。写作是传承文化,而文化书写着生活,生活就是文化,生活就是情感,生活就是思想。文化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是文化,黄昏与月亮是文化,黑头发黄皮肤是文化,流动的河水是文化,长空的雄鹰是文化,江南的水乡是文化,集市的吆喝是文化,安徽的黄梅戏、徽商是文化,巢湖的民歌民曲是文化,甚至巢湖、庐江的方言也是文化……当巍巍巫峡回荡声声凄凉的猿鸣,当草堂长啸“大庇天下寒士”的一腔呐喊,当风萧易水传来“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与“悠然见南山”的云淡风轻交融,当大漠孤烟的雄浑苍凉与小桥流水的婉约宁静相撞,当“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气相交……我们拨开时间的云雾,感受着中华古典文化的柔美,文化的阳刚和文化的坚韧。正如文化作文创始人谭蘅君所言:“我们的一切都在文化的包裹之中,我们的思想情感浸满文化的琼浆,我们的言行举止打着文化的烙印,我们在文化中拔节成长,而后又成为生活着的文化。”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在书写生活中创造文化经典。脱离生活的文化是无本之源的文化,是虚伪的文化,假大空的文化。在当今“散文化”作文泛滥的今天,引导学生拥有文化良知,担当文化责任,维护文化秩序,重建文化经典,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本堂课我要求学生训练的作文题目是“让我纠结的__________”。这道半命题作文,是我的原创作文命题,我之所以选用这样一个题目,不仅仅因为这道题属于“烦恼”主题,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到好写,有写作的欲望。于漪老师说:“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好的作文命题,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可见,一道好的作文命题,对学生作文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我一向主张,我们搞教育科研,搞课题研究,要想真正产生实效,真正体现教科研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那么在做课题研究时,就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扎根课堂教学,二是扎实试题研究。只有这样,我们的研究才能真正出成效、出成果。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整个教学流程的设计,是按照学生认知规律把握的。叶圣陶先生说:“批改固教者之要务,然须进一步想,必使学生能自改其文,或文成达而竟不须改,乃有济也。”既然是作文评改活动,就应该让学生先掌握评改的方法,就要围绕“评改的项目、圈点批注、填表点评、写后札记”来设计,让学生在评改中有具体的操作方法,让他们获得终身受益的东西。通过具体的佳作评改演练,真正学会自改互改方法,能自评互评。从“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角度,让学生点评作文,而学生的点评是依据习作中具体的例子,也就是通过圈点批注后得来的,旨在通过这样设计,让学生经过由浅入深的探究,逐步领会这些方法,在点评中悟出取材方向和写法。从而在写作中会运用自己悟出的方法。这就是评中悟。写烦恼不是仅仅出示一道作文题让学生去写,而是由一则关于学生压力带来烦恼的新闻资料引出,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烦恼,创设情境,引出新的写作命题“让我纠结的____________”,让学生围绕“写什么”和“怎么写”两方面来列写提纲。再让学生说提纲,评提纲。简单地说,本堂课的流程就是:相机导入——评改活动(改中评,评中悟)——书写烦恼(屏显资料,话说烦恼,写、说、评提纲)。
结语:作为课题研究,本堂课还可以采用收集有关“烦恼”的名言、诗句、歌曲等比赛活动来引出命题写作,可以开展“如何看待烦恼的讨论会”这样的活动来引入命题写作等。作为一般的写作课,我们可以从学生身边发生的烦恼事,采用聊天式引入写作话题,也可以就“让我纠结的___________”这道题,从审题、立意、选材上教给学生思路方法等等。我今天的这节课,选择作文评改作为活动,是基于管建刚老师说的“评改重于指导”的认识,是基于我对于课堂教学的一贯追求:那就是无论是什么形式的课,都必须是真实的、原生态的课。如果采用其他形式的活动,我事先都要和学生提前一周的左右时间接触,安排学生一些任务。我安排这样一个评改活动就可以避免和学生事先接触,看看我这样做的效果如何。我觉得真实的课堂才真正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真实的课堂能提升教师的教学功力,真实的课堂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真实的课堂能还原教学的本来面目,促进教育科研日常化。所以我每次上公开课,我都讲究原生态的课,即使在本校,同样的课题,如果我在本班上过了,我一定借班上课。我这个人脸皮厚,不怕“献丑”。本堂课在文本的选择上也可以选择一篇病文或者中等文章进行评改升格,由此让学生悟出“写什么”“怎么写”“怎么写最好”。毫无疑问,我今天这节课只是作为课题研究的一个探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衷心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多多批评斧正。
最后,我想说的是,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认为,就是要培养有道德、有思想、有修养的文化人。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养育工程,就是要培养这样的文化人。我永远忘不了我的学生珊,一个语文考试成绩从来没超过15分,作文从来不做的学生,我的学生川,一个语文考试成绩从来没超过30分,写的作文从来没超过3行字的学生,他们在写作文时的痛苦与无奈的表情,那种一提写作文就头疼,就惧怕的眼神,那种思路被打开时的惊讶的目光和表情,让我终身难忘。就是因为一堂像今天一样的主题活动作文课,就是一次和我简单的聊天导入,彻底改变了他们。今天,他们不仅不怕写作文,而且能写出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了。还有像国这样一个中考总分不超过180分的学生,语文居然考了91分,因为他的作文很有情感。这也正应了曹勇军老师的话“学生的作文水平上去了,语文成绩不会差”。现在已经获得上尉军衔。还有考上清华大学硕士生的祥,一次聚会上,他紧握着我的手说:“金老师,我虽然学的是理工课程,但是我的毕业论文和应聘时文采和口才得到普遍的赏识和认可,完全得益于您在初中时的作文指导!”……这些许许多多的成功个例,让我再一次明白:作文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教育,是真正的人的教育。
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