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者:香草
《卖油翁》是一篇简短且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理解文意对绝大多数同学而言难度不大。为了学生对本文的学习能一气呵成,也为了呈现一节教学内容相对完整的公开课,刘老师用一节课的时间引领学生学习《卖油翁》这篇课文。就学生掌握情况来看,基本上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学生学有所获。
一、充分预习,大胆质疑
课前学生已经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尽量扫除文字障碍,找出难以理解的词句;通读课文;了解文章大致内容;查找作者生平等。由于准备充分,在授课时,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疑惑,并认真听取同学及老师的讲解。课堂评价证明,学生对这一课词句理解的记忆是既快又牢。所以说,做好充分的准备后,放手让学生质疑,这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以读悟情,读中有获。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刘老师在教学中多次安排学生朗读,这篇文章从动作、语言、神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从语言描写来说清晰地再现了两个完全不同性格的人,一个骄傲,一个谦虚。学生在诵读时对两人说话的语气把握还比较准,而且朗读热情比较高,读出了自己的感悟。
三、创设情境,拓展思维
《卖油翁》的人物形象可以说在学习的辅助材料中早有定论,但是学生的拓展思维是不可预设的,当刘老师问到“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你感觉故事蕴含了什么道理?”时,“熟能生巧、不要骄傲自满、学无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这也让我深刻的意识到:如果遇到适当的探究氛围,如果充分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我们普通学生也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如今,我们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进,提高同学们语文学习的效能,进而增加文化底蕴,就要善于抓住这种机会,还要善于酝酿这种机会,更要努力创造这种机会。
整堂课下来,感觉条理较清楚,节奏紧凑。无论是老师的讲解,还是学生的学习都非常明了,自然。当然,这堂课也存有不足,因学生在课堂上都比较活跃,出现了多次泛答的情况。也有学生的回答,老师没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点评。再则,在掌握重点字词及翻译的过程中稍稍耽搁了点时间,致使后来拓展延伸环节一些学生的表达欲望没能实现。相信在今后刘老师的课堂上一定会有所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