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孔乙己》,具体内容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材分析
这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小说,也是一篇在中学教材里历久不衰、在鲁迅作品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经典小说,它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社会的世态,揭露了为封建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小说运用正侧面描写、白描手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鲜明表现了孔乙己的性格特点,成功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基于对教材的认识,我认为本文的教学目标有三:
(一)、整体感受,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取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对作品中的人物,能分析其形象,分析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原因并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三)、学习小说用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培养提高学生对小说的欣赏能力。
针对以上目标,我把孔乙己性格特点的分析定为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对小说背景和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的了解缺乏,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就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了。
三、教法和学法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新的教育理念日渐获得教师们的认同并开始发挥它的导向、准绳作用。学生只有在经历了“苦苦求索”的自我探寻过程之后,收获才能最大化,因此教师要严格遵循“生为主师为辅”的原则,切实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杜绝“越俎代庖”现象的发生。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采用圈点法、朗读法、表演法来实施教学活动,尽量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并在此基础上质疑,从而得出答案。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我采用这段文字——“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无不知道孔乙己这个文学形象,无不为这个苦人儿所撼动。鲁迅生前也说过他最喜欢的就是这部小说,鲁迅为何最喜欢它呢?他又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命人的命运的呢?……”之所以采用它,是因为我觉得它不光凸显了这篇小说的艺术成就和重要地位,也暗示了我们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二)、介绍相关背景资料
写作背景、科举制度等。
(三)、初读课文,理清情节
1.浏览全文,扫清障碍;
2.圈画有关孔乙己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的语句并加以朗读;
3.概括文中描写的孔乙己的生活片段:
a.众人嘲笑孔乙己偷东西;
b.众人嘲笑孔乙己没考上秀才;
c.孔乙己教我识字;
d.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
e.孔乙己坐着蒲包用手走来喝酒的惨状。
此阶段大多采用四人合作小组学习模式,教师巡视点拨,并提醒学生为下堂课的表演作准备。
(四)、品味语言,把握形象
1.抓关键语句来讨论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a.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b.窃书不能算偷
c.排出九文大钱
2.表演小说中的四个小片段
a.孔乙己在酒店与人争辩
b.孔乙己教我识字
c.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
d.孔乙己被打折腿之后
学生作评委,教师适时点评并以学生表演得失引出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最终作出归纳概括。此活动的目的在于“以演促研”——即表演促使学生用心研读课文,而用心研读的结果是给表演准确定了位,并能让表演尽可能地“形神兼备”,两者相辅相成,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小说内容的掌握及对孔乙己性格特点的理解。
(五)、讨论探究,领会主旨
由学习小组出题大家解答(每组至少一题,出得好的、答得好的都予以加分),此间教师也可提供一些参考问题:
1.孔乙己的命运能否改变?
2.孔乙己的悲剧命运根源在哪里?
3.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4.孔乙己式的人物当今是否存在?
5.生活中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弱者,如何对待别人的不幸?
此出题答题活动旨在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并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学习提问的角度、方式、着眼点等,借此提高提问的水平。
(六)、布置课后作业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呐喊》相关篇目并就其中任意一篇写出内容梗概。
以上是我对上好《孔乙己》的基本设想,不足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