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感受边城纯朴美好的民风民俗,认识边城中美好的人物形象,领会《边城》的诗意美。
2.探寻《边城》的内在意蕴和现代价值,由文及人,感悟沈从文诗意而又悲悯的情怀。
教学重点及难点:
1.边城的民风民俗之美。
2.边城中的人性之美。
3.翠翠的形象及命运。
4.沈从文的诗意而悲悯的情怀。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预习:
1.认真阅读《边城》节选部分,标出自然段序号,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完成预习思考:
(1)赏读文中对边城民风民俗的描写,思考:作者写出了一个怎样的边城世界?沈从文先生为什么会写出这样的边城?
(2)从文中看,翠翠是一个怎样的姑娘?查查资料,看看翠翠的爱情结局如何?为什么会这样?
3. 查找资料,了解沈从文的传奇人生经历及文学成就。
4.阅读补充资料,有条件的同学课外阅读《边城》全文。
教学实施:
一、了解学情,导入新课:
你喜欢《边城》吗?你从《边城》中读出了什么?
……
有人说,《边城》是充满乡土风情的田园牧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我想,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再读边城,感受沈从文笔下的文学世界,也走进沈从文的心灵世界。
二、感受作者笔下的边城之美
1.作者以“边城”二字命名有什么意味?
1.地域概念:“两省接壤处”,偏僻,与世隔绝
2.主观感受:有一种不被打扰的宁静和美好。
重点诵读1、2自然段。
2. 文中主要写了哪些节日和习俗?透露出边城人怎样的生活氛围和性格?
端午节:喝雄黄酒 看龙舟赛 捉鸭子比赛
——表现出官民同乐的和谐氛围,表现出湘西民众的热血性格、团结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中秋、过年:月下对歌、舞狮子龙灯、放烟花炮仗
——表现出边城人民的自然、和谐、安宁与真率。
小结:
美国学者金介甫说,“不靠日历时间来记录岁月的消逝,而是靠收获庄稼,靠民间节日,人的纪念日来说明季节的到来”。边城是一个不为外界所干扰的田园牧歌式的宁静的所在,这里的人民过着自然、健康、安宁的生活。这些动人的风俗画笔,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显示了湘西山环水绕之城特有的地方色彩,烘托了湘西苗民的生命之力和真,渲染了原始、天然的人性美。
3.文中写到了哪些人?表现出怎样的民风?
(1)龙头大哥——顺顺
但下水救人呢,当作别论。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
——勇敢仗义,扶危济困
(2)过渡人
“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要把钱送给老人不可。”
“不许走!不许走!”“走呀!你们上路走!”
——重情重义,互相礼让
(3)翠翠和爷爷
“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哩。”
“人老了才当守船。”
“人老了应当歇憩!”
“你爷爷还可以打老虎,人不老!”祖父说着,于是,把膀子弯曲起来,努力使筋肉在局束中显得又有力又年青,且说:“翠翠,你不信,你咬。”
——相依为命,爷孙情深
(4)爷爷和老熟人——忠于职守,自然热情
(5)傩送——热情开朗,心地宽厚
小结:
边城是一个诗意的所在,民风淳朴,宁静而生机盎然,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生活在那里的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所污染的善良的人,美丽、质朴、美好,热情、好客、真诚。他们没有明显的阶级对立,也没有经济压迫,大家和谐友好地生活在—起。淳朴美好的人性,让我们无比向往。
三、感受作者笔下的翠翠之美
1.勾画文本,思考围绕着端午节,翠翠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如果说翠翠是美好的人物形象,你能描述一下她有哪些美吗?
A.可是一会儿那声音被她发现了,她于是也绕屋跑着,且同黄狗一块儿渡过了小溪,站在小山头听了许久,让那点迷人的鼓声,把自己带到一个过去的节日里去。 (P15 )
B. “你个悖时砍脑壳的!”(P18)
C. 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但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P19)
D. 翠翠同他的祖父,也看过这样的热闹,留下一个热闹的印象,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P20)
E. “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
“谁也不希罕那只鸭子!”
“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P21)
F.祖父明白那话里意思,又说:“前年还更有趣,你一个人在河边等我,差点儿不知道回来,我还以为大鱼会吃掉你!”
提起旧事翠翠嗤的笑了。(P22)
G.到了家边,翠翠跑回家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祖父睡着了,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P23)
——翠翠天真无邪,善良温顺,乖巧可人;又情窦初开,懵懵懂懂,充满对爱情的向往。
2.补充阅读相关文段,进一步认识翠翠的形象之美。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的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在水边玩耍了。”(第一章)
——翠翠天真活泼、自然健康、无忧无虑。
小结:翠翠有天真之美,自然之美,善良之美……她没有沾染人世间的是非功利,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山村少女,是爱和美的化身。
四、走进沈从文的内心世界
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边城,这样的翠翠?
(1)对湘西的深沉的爱
补充:
“我轻轻叹息了好些次。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家书
“沈从文的乡愁就像辰河一样静静地流在中国的大地。”——美国?金介甫
小结:读这样的文字,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沈从文先生内心深处的温暖的爱。湘西滋养了他,而这一片土地也成为他绵绵诗情的水乡沃土。
(2)对理想世界的追寻
补充1:
本文成书于1934年,沈从文十二岁就接受了基本的军事训练,十五岁随军外出,曾做上士,后来还以书记名义随大军在边境剿过匪,又当过城区屠宰税务员,这“放纵野蛮”的数载间,他看够了底层人物细微的悲欢。到了二十岁,他决意去北京闯闯,沈从文目睹的是一群自私、懦弱、虚伪、卑鄙却又冠冕堂皇、假冒斯文的灵魂。沈从文先生在体会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之后,引发了他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补充2:
“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沈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
小结:边城是诗意的所在,是沈从文对理想世界的追寻;翠翠是美好的化身,一个十五岁的质朴纯真的女孩身上寄托的,仍是美好的诗意的倾诉,表现出沈从文对美好人性的热爱和眷恋。
2.作者这么热爱美好的世界,可是为什么故事不是大团圆的结局?
补充:
原来这个老年人在雷雨将息时已死去了。
翠翠于是大哭起来。……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补充:
溪水依然在流,青山依然苍翠如烟,可是一个诗意的神话终于还是破灭了。这个诗意神话的破灭虽无西方式的剧烈的戏剧性,但却有最地道的中国式的地久天长的悲凉。——李锐《另一种纪念碑》
讨论明确:
1.更加凸显写意的悲凉的美。
2.更能表现作者对“人”的关照和悲悯的情怀。……
补充:“我的主意不是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多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恰如其分的说明。”——《边城?题记》
小结:
作家李锐曾说:“在这肝肠寸断的痛惜的背后,是一种人的觉醒。”带着悲凉意味的结尾虽然让我们感觉遗憾,但却让小说在一系列的误会中表现出湘西边陲自然的人生,表现出沈从文对人性的深沉的爱和悲悯。沈从文曾言:“我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近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如果我们能读出边城在牧歌式的田园理想后,沈从文先生独有的枯叶一样飘零的诗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悲天悯地的情怀,我们才真正理解了作者,理解了沈从文的不随波逐流的伟大。
五、探讨边城的现代意义
1.今天,人们为什么要不远千里前往凤凰?“边城”对于今天的现代人,意义在哪里?
——边城是先生永远的梦,也是现代人永远的梦。世界日渐喧嚣,真诚、美好、纯朴等美好的人性日渐远离我们的世界,而“边城”将成为人们永远的追寻。但人们真能找到边城吗?
与其说是寻找翠翠,不如说是寻找一种失落的文化;
与其说是寻找边城,不如说是寻找一段远去的岁月;
与其说是寻找感觉,不如说是寻找一方不曾污染的人间净土。
2.对沈从文的“边城”说一句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思考。
“边城,一个 ,一个 ,一个 。”
总结:沈从文曾经写下“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几句话刻在自己的墓碑上,越过历史的风尘,我们真的读懂沈从文了吗?《边城》的学习结束了,但我相信,我们的边城之旅,才刚刚开始……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小组合作,自选角度或从以下专题中任选一题,展开探究,要求形成研究性小论文:
1.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
2.翠翠的形象及意义
3.沈从文先生在文字中隐伏的悲痛
板书:
古老生动的民俗
边城 淳朴美好的人性 永远的梦
纯真善良的少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