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文章是《赤壁赋》。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几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这堂课的设计。
(首先是我的教学理念)
一、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充当的是指导者、帮助者和探路者的角色,语文新课改要求体现学生主体性,师生互动性。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将始终贯彻这一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下面我来分析下教材)
二、教材分析
《赤壁赋》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是“感悟自然”板块中的第一篇课文。本专题旨在让学生于阅读中陶冶性情,培养审美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本文作于元丰五年,是苏轼遭“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后所作。本文运用主客问答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作者力求派遣苦闷,顺应自然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分析完教材,我再来分析下学情)
三、学情分析
1、高一的学生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只是直观经验的积累,还没有转移到“鉴赏的”的层面。
2、课前我已经让学生做了充分的预习,学生已经粗知了文章大意,但还需要在感性的基础上作一些理性的分析和感悟。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积累文言词汇及句式,了解赋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本文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知人论世,深入理解文中包含的复杂感情和深刻内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基于以上思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将如下两个方面确定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五、教学重难点
一是掌握文言词汇及句式,了解本文景、情、理统一的特点。
二是把握文章主客问答中蕴含的哲理,学习古人乐观旷达的情怀,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六、教法与学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为:诵读法、点拨法、提问法和研讨法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和悬念法。
教学时数:2课时(我将以两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本文的教学)
(下面我将说说我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人生不如意事时常八九,不同的人对待挫折的方法也大不相同。好赌者借赌消愁,好酒者一醉方休;音乐家借音符抒发胸中的愤懑,文学家则借悲愤成就千古鸿文。苏轼的《赤壁赋》就是在其人生的大悲愤大苦痛时写就的“以文为赋”的不朽经典,它文质兼美,情理并茂。今天我们就走进作者的内心,感受那一个在矛盾痛苦中升华的灵魂。”
接下来我将用ppt来介绍苏轼的生平、本文的写作背景及赋的基本知识。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
2、下面我将运用“一读课文,落实词句;二读课文,疏通大意;三读课文,整体把握”的三读教学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本文。
(三读教学法的第一步是)
(1)一读课文,落实词句
学生自读:圈出生字、生词,参照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自我解决。
(2)二读课文,疏通大意。
同桌合作,参照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大意,圈画疑难词句,并质疑。在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后,我再进行适当点拨,集体解疑。最后请学生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3)三读课文,整体把握。
学生在上述过程中已经完成对文章主体的把握,下面我将结合学法指导,紧扣问题展开,安排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交流后得出结论。
(结合板书)
第一段写了月夜泛舟的陶醉,第二段写了悲凉箫声的伤感,第三段写了人生失意的悲情,第四段写了随缘而安地态度,第五段写了忘情尘世的洒脱。全文的情感基调是由逍遥游乐的欢乐转为人生失意的悲哀最后变成乐观与旷达的情怀。本文“由游起兴,由景生情,由情入理。写景时,以景动人;写情时,以情感人;说理时,以理警人。全文感情跌宕起伏,结构浑然一体。
3、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将文中的第一节改写成一段散文化的抒情文字。
(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而写作是最好的研习,只有不断地进行语言实践,才能对文本的精微之处有独到的体验,才能真正把握文本,达到自由的境界。)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板书设计:
1、 月夜泛舟 欢乐 以景动人
2、 悲凉箫声
3、 人生失意 悲哀 以情感人
4、 随缘而安
5、 忘情尘世 旷达 以理警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