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说学生
二:说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说学生
首先,说教材。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必修教科书高一上册,位于第一单元第三课。必修教科书,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这4个部分。高一(上)
这本教材,在“阅读鉴赏”这一部分又分为了4个板块,分别是情感与意象(中外诗歌)、写景与抒情(古代写景散文)、品人与品文(中外记叙散文)、博观约取(新闻、报告文学)。我选取的这首诗歌,属于情感与意象这一大板块。所以我们的教学重心,在感受作者情感与鉴赏作品意象上面。
接下来,说学生。刚升入高一的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只能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但他们已经可以联系自己的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也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逐步做到鉴赏文学作品。同时,这个年龄的高一学生,对于爱情已经有了朦胧的认知,他们对这类型题材的内容关注比较强,但又有所回避,因此,要针对学生的这个心理,避免说教,运用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说教学目标
(一)、单元目标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应训练学生对诗歌的诵读与鉴赏,使学生能够用精炼的语言来表情达意。
为什么要把诗歌放在高一上册的第一单元呢?是因为诗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里引入朱光潜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不欢喜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不免有些隔膜。”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它的谨严、纯粹、精微,同时,在能够鉴赏诗歌之后,鉴赏别的文体如小说戏剧散文,也就不难了。
(二)、本节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作者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作者创作风格
2、能力目标:体会作者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有意识地从意象、语言、表达技巧、作者情感等方面,对诗歌进行鉴赏
3、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体会作者情感,感知“木棉”的心声。
2、难点:使学生在比较、讨论的过程中,分析诗歌中的几个意象,评点作者的语言及表达技巧。
四、说教学法
1、诵读法,多媒体教学法:诗歌本身音乐美与绘画美的要求。
2、提问法,比较法,讨论法,练习法:要提高学生鉴赏作品的能力以及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分析课文题目,让学生找出女主人公代表的形象,从而调动学生阅读诗歌的积极性;在初步了解诗歌内容之后,令同学们朗读诗歌,进入课堂气氛。
2、熟悉课文
(1)、朗读,注意诗歌独特形式表现出的音乐美,划线标出意象,融入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与态度;
(2)、讲作者的时代背景及其个人成就,使学生在整体时代背景下感知具体作品。
3、分析课文
(1)、作者的感情与态度:感情真挚而热烈,不赞同凌霄花等的爱情观,弘扬木棉的爱情观。
(2)、通过提问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讨论、回答,老师查漏补缺。
A.几个意象: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木棉;橡树
B.几个问题:
①从原文找出各个意象的态度词,看看它们是怎样对待爱情的?
凌霄花-攀援、炫耀;鸟儿-痴情、重复;泉源-常年送来;险峰-增加、衬托;日光、春雨。
木棉-互相。
由此得出每个意象对爱情的态度,以及它们各自的象征意义。
②木棉与其它意象相比,有哪些不同?大家讨论一下,最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通过比较法进一步明确木棉的形象,并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各个意象的象征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动进入作品,从而更进一步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由此,也得出了平等爱情与不平等爱情的区别。
③大家通过分析与比较,知道作者在写作中运用的是什么表达技巧了吗?
象征(托物言志);对比。
④在原文找出木棉和橡树的形象,并试着用一句话归纳他们之间是如何相处的?
相互依存,同甘共苦。让学生明朗什么是正确的爱情观。
4、写作练习
这时候的学生,应该保持每个星期2-3篇日记的写作。可以让学生以读后感、微型小说、诗歌等的样式,写写对这首诗歌的感受、自己想象的爱情故事、或是随性小诗。最主要的目的是提升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与对作品的分析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