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者:香草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要评课的内容是高二年级殷老师的《边界望乡》这堂课。《边界望乡》是“诗魔”洛夫的一首怀乡诗,此诗常有突兀而出的奇句,包含深刻之蕴、奇崛之美。诗歌特别注重“虚”与“实”的处理,将抓不住的“虚”情用意象实体化,想象奇特,给人以新鲜的感受。
本次“绿杨杯”赛课中,殷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语文示范课。下面我就简单地谈一谈自己在听课过程中的体会。
从殷老师的整个授课过程来看,授课的殷老师具有很强的个人素质,她的课堂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她对作品的诵读也富有情味,她的教学内容清晰,教学目标明确,运用多媒体,通过引导法、讨论法、创设情境法等教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区教委提出的“品质课堂”的理念,在课堂展示上有夺人眼球的精彩之处。
一、优点
(一)、教学重点明确,让学生在讨论与朗诵中品味诗歌。
殷老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抓住了课程重点,即“洛夫如何在诗歌中表现他的思乡病”,为了让学生深刻把握,殷老师采用了创设情境,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配乐朗读、学生分节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从意象和修辞入手体会洛夫的思乡病,目标明确,效果明显。
(二)、文章切入点非常精妙。
首先殷老师这堂课最有特色的一点就在于,切入点非常精妙。她没有以传统的作家作品介绍作为课堂的开头,而是以自己在校园漫步林荫道的经历,让她想起台湾著名诗人洛夫的名句“雁回衡阳,因为风的缘故;心中有诗,时间即是永恒。”作为课堂的引入,而“雁”这意象与诗歌中的怀乡、思乡主题相契合。其次,她通过范读和学生自我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诗歌。随后,她从诗歌《边界望乡》第四节的“冷,还是不冷?”一句作为切入点分析诗人为何会处在一个冷热交替的状态中,经过推论发现诗人是病了,而这病就是“思乡病”。再让学生从意象上把握诗歌中的洛夫是如何思乡,思乡中的洛夫是一个什么形象。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走进洛夫诗歌,虽然经过精巧设计,但却自然而然,不着痕迹。
(三)、课堂结构安排合理,构思巧妙。
殷老师这堂课一个分为七个环节:一是运用洛夫诗歌导入;二是朗读并提出问题,其中包括老师读,学生自读,学生齐读等形式,通过朗读提出问题“作者到底是冷还是不冷”;三是学生讨论诗人到底“冷还是不冷”,在这个部分中学生积极主动,充分抓住了诗歌中体现诗人“冷“与”热“情感的诗句,体会了诗人冷热交织的思乡病状态。;四是结合诗中意象就作者的思乡病进行讨论,诗人的思乡病是如何体现的,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洛夫形象。五是让学生自选诗歌中的一节,读出情感;六是让学生选择古典意象,结合重庆特有的意象,书写乡愁;七是以洛夫诗歌结尾。整个课堂以诗歌导入,以诗歌结尾,构思巧妙。在主体部分以范读、自读、朗读以及小组讨论进行构架,让课堂教学在活跃中展开,在串联的思路中层层推进,引导和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四)、充分尊重学生,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
在殷老师的七个环节中,总共有五个环节学生都参与了,同时,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都非常高。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给学生,而是采用了“引导式”教学,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在思考、讨论、总结的基础上层层深入,可谓是做到了“以生为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如:在写作环节的设置上,殷老师给写作环节命名为“诗到成魔”,结合诗人洛夫诗歌中所采用的古典意象和重庆特有的意象相结合,让写出学生心中的乡愁。这一设置就让学生感觉很新颖,努力想写出带有地域特色的思乡情。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殷老师也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让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得以实现,让学生也加深了对故乡的热爱,让远离家乡求学的学生也深刻体会了洛夫当时的“思乡之情”。
总的来说,殷老师以自然大方的教态、富有诗意的语言让整个课堂非常完整。课上,设计的教学模块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既让学生品读了诗歌,也让学生通过意象深切体会了诗人洛夫的思乡情。
二、不足
殷老师的整个课堂非常完整,但其中仍有一下小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洛夫诗歌《边界望乡》特别注重“虚”与“实”的处理,这也是这首诗的特点之一,在教学设计的第四个环节,殷老师设计让学生“结合意象讨论诗人的思乡病是如何体现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注重于找意象而忽略了诗人在诗中将“思乡”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通过具体的意象实体化了,忽略了古典意象的情景性用法。如诗句“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为什么乡愁在望远镜中放大了?因为在望远镜中看到的故乡似乎离作者更近了,但故乡却近在咫尺,却无法触及,那种渴望回去却又回不去的焦灼情感,就像数不清的散发一样让人给愁肠百结。此外还有“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等。我认为在第四个环节中的提问可以再精确一些,如:思乡这种情绪,看不见,摸不着,诗人是怎样把“虚”化“实”写出乡愁的?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洛夫形象。我认为这样具体的提问题,学生可能目的性会更强一些。
二是殷老师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和肯定时,评价语言有些单一,可根据学生回答预设一些评价和肯定的语言。在学生小组朗诵中,学生的声音稍小,老师可在学生读完之后给予建议和指导。
以上是我的一些拙见。我深知,评课容易上课难。上一堂优秀的课要付出多大的心力和时间,我也深深明白,如果让我来上未必能达到殷老师这样的水平。但是我还是互相交流学习的态度写下了个人之见,真诚表达自己对这堂课的想法,如有不当,敬请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