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者:香草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台阶》,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下面我就按照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效果五个部分进行说课。
第一是说教材。(ppt2)
《台阶》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属自读篇目。第一单元以“战争”为主题,显得沉重而悲壮,学生在震惊与悲痛之余自然发出了对“爱”的呼唤,因而本单元 以“爱”为主题,诉说着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和同情,启示学生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同情心。本文是以“父亲”的儿子为故事的叙述者,讲述“父亲”为盖有高台阶的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台阶》 与其他几篇课文不同,是小说,但也是叙事类作品,主要采用了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因此本文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写作方法上都值得学生很好的去借鉴。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ppt3)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掌握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用品读重点段落、关键句子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握内容,分析人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理解、尊重父亲。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应该是一篇文章教学的“灵魂”。只有很好地把握住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那么一篇文章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鉴于此,我把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作为教学重点,把理解父亲形象、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作为教学难点。(ppt4)
第二是说教法和学法。(ppt5)
都说成功的教育必须以对学生的认识为前提,本次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台阶》是一篇立意新颖,情节朴素感人的文章,容易引起这个年龄层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特别是文中的父亲生活在一个生产力极其低下,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特殊年代。而现在的孩子们,生活条件优裕,因而很难想象父亲艰辛的生活,也就很难理解父亲的性格特点,这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七—九年级学生在阅读方面“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我所理解的教法与学法应该是不能分割的。 所以这节课,我将采取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用音乐感染学生,引起情感共鸣;通过听、读、说让学生感知、熟悉课文内容;以小组合作竞争、质疑释疑、探究、交流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重点段落、关键句子进行品读精读,分析讨论,全面立体的把握人物形象。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总结归纳,借鉴,仿写,评价。巩固提高,学以致用,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真正做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教学目标 。 第三是说教学过程。(ppt6)
合理的教学流程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本节课我将按以下七个步骤逐一进行。
(一) 激情导入,渲染气氛(3分钟)(ppt7):在上课前播放歌曲《父亲》 之后深情朗读: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 扶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 不知不觉你鬓角露了白发 不声不响你眼角上添了皱纹 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 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 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 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至爱无声” “大善无言” 父亲说得少,做得多。都说父爱如山,那是一座我们永远也走不出的高山!父亲,我们何时能够完全真正读懂您?!今天我们就来赏析李森祥的小说《台阶》,看看文中的儿子是否读懂了自己的父亲,我们又该怎样去读懂我们的父亲。
(设计意图:好的导语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此导语设计贴近课文内容,又能做到以情动人,自然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引出本课内容。)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分钟)(ppt8)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把握方向,做到心中有数。)
(三)听读结合,整体感知(15分钟)(ppt9)
1、 听配乐朗诵,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难词,扫清字词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字词教学是贯穿初中教育始终的一个知识点,这就需要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
2、让学生再次浏览课文,看谁能生动的复述这个故事。
在学生复述前我会提醒学生注意: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三个要素其实对应着三个问题,分别是:
①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②父亲是怎么建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③新屋建好了,父亲怎样了?
(设计意图:《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七—九年级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做到“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听、读、说,特别是在复述过程中抓住重点,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合作探究,品味赏析(18分钟)(ppt10-11)
1、默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全班交流。 (8分钟)
预设问题:(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2) “新台阶砌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3)新屋造好了,父亲却老了,你对“老了”是怎样理解的呢?
(4)从最后一句话中的“老”和语气里还能读出儿子的什么感情呢?
(设计意图: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自问自答、你问我答,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在这一相对开放的环节,学生可能会提出预设以外的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首先应该肯定,无论是内容上的还是写作上的、无论问题的深浅,都应该鼓励并解答,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
2、对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10分钟)
我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片段,或指名学生朗读关键语句,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赏析 ,归纳人物形象。
特写父亲“脚”的片段:“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勤劳
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劳动的段落(10-16)----要强、坚韧、勤劳
建成新屋后父亲的反应的片段(26、27)----淳朴、善良、谦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体的片段(28)---不服老、倔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整个设计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精读品读、用心读用情读来引导学生钻进课文,联系生活实际,从而理解父亲的性格特点。在这一环节,学生有可能会出现概括不全、用词不准的情况,我会采用小组之间比赛的方式看哪个组找得多、找得全、找得准,引导学生逐步归纳,使“父亲”这一形象显得立体、丰富。竞争与合作机制的运用,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我还会提醒学生注意文章是如何选取典型的事例、精当的细节刻画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的,为接下来的写作训练做准备。)
(五)拓展迁移,学以致用(5分钟)(ppt12)
借鉴文章刻画父亲形象的方法试着写一个熟悉的人。(提纲的形式)
指导学生从 命题、人物特点、如何选材等方面考虑。
(设计意图:有人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我会抓住学生迸发出来的每一朵灵感之花,及时表扬并引导其他学生借鉴,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拓宽他们的思路,为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六)师生小结,畅谈收获(2分钟)(ppt12)
首先学生自发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予以补充和肯定。
(是否完成了本堂课的学习目标?质量如何?)
(设计意图:此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系统、完整的印象。)
(七)作业设置,巩固提高(1分钟) (ppt12)
1、课后完成拓展迁移的写作训练,形成600字以上的文章。
2、文中的“父亲”是改革开放前农民的形象,请学生试着归纳一下“现代版”父亲的形象。
(设计意图:适当适量的课后作业,既可以巩固课内知识,又顺应了学生情感的需要,就可以做到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学校所规定的作业会被当做一种礼物来接受。”)
第四是说板书设计 (ppt13)
台阶
李森祥


设计意图:王松泉先生说:板书是“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展示作品场面的屏幕; 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进入知识宝库的大门;是课堂的眼睛;读写结合的桥梁……”好的板书设计应该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边互动的缩影,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在教学活动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我设计这样的板书,抓住“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这个文眼,通过父亲耗尽毕生精力,终于将三级的低台阶变成了九级的高台阶这一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父亲勤俭、坚韧、要强、谦卑的性格特点。)
第五是说教学效果。(ppt14)
本堂课我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探究疑点,通过激情导入,让学生在感动中走向父亲;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感悟中走进父亲;通过品读赏析,让学生在理解中深深体会父亲的勤俭、坚韧、要强与谦卑;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实践中懂得感恩父亲,深切的感受到父爱如山。争取做到生动与深刻的统一,有趣与有效的结合,通过直观的多媒体展示和灵活的互动方式,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享受魅力无穷的语文,力争奏好一曲语文之歌。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