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作者要对我们诉讼一种怎样的情怀呢?
二、整体读词、感悟情感
1、课件出示《诉衷情》。自由朗读这首词。借助注释把词中的生字读正确、读通顺,同时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2、出示阅读要求,自由阅读。
a.结合注释和创造背景,理解词的意思。
b.同桌互相说说词的意思。
c.词的上片中哪个词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
3、点生读。师随机点评。
三、品读词句、入境悟情
过度:是呀,梦是最真挚的情感体现。
1、出示上片,点生读。
2、说说你对陆游的印象。
(高大威猛、精忠报国)
3、点生读出这种语气。
师述:梦中可以意气风发,驰骋战场,英勇杀敌,豪情万丈。但梦归梦,事实呢?
4、这种情感的落差这样读出来?师范读、点生读。
5、出示下片。
师:此时的陆游在你心中是怎样的形象?
生:老人。
师:怎样的老人?
生:年迈多病的老人。
师:从哪里看出他是一位年迈的老人的?
生:病。
师:此时他心情怎样呢?会想些什么呢?
生1:想报效祖国,但想到自己这个样子,很伤感。
生2:从“心在天山,生老沧州”可以看出他想报效国家。自己隐身沧州,还在想着天山的战争,年迈的陆游依然有一颗报国之心。
师述:这满腔的热血,却无法实现自己远的抱负,陆游不仅“泪空留”。这会是怎么样的泪?
生1:担心的泪,担心国际沦陷。
生2:伤心的泪,自己的抱负,人已年迈,没办法实现。
生3:愤怒的泪,国家正动乱,深陷困境,又不被国家重用。他愤怒啊!
师:岁月悠悠,容颜已改,但不改的是陆游的那颗心,所以留下了这千古绝唱——读《诉衷情》。(配乐)
四、整体感悟,归纳升华
(师看黑板总结)梦,那是陆游的报国之梦;泪,滴洒的是他那报国之泪;空是他理想与现实的强烈落差。诉衷情诉的是陆游那浓浓的报国之情。
背诵《诉衷情》。
案例评析: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作者出任镇江时期。词中作者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教师在教学这课时,首先注重了对文本的研读感悟。整节课中,付步雄老师抓住“梦、泪、空”等关键字眼,旁征博引,感悟作者的豪迈与那颗衷心爱国的拳拳之心。整节古诗词教学随着老师艺术的引导,学生深入的感悟,荡气回肠,使学生自然的走进了文本,和作者产生了深入的共鸣,从学生一遍又一遍充满感情的诵读,从学生那精彩的回答,从学生眼睛中那闪动的泪花,我们知道,古诗词教学不难,离学生不远,他需要的只是我们教师有思想的引,有意义的导。
其次是朗读贯穿其中。朗读是学习古诗词的好方法,这节课学生也是在不断诵读中越来越深刻地理解这首词的。导入课文后,教师先让学生散读一遍,然后请个别同学朗读全文,并提醒大家易读错的字音。接着又让他们结合课下注释初步感知后,小组讨论进行朗读,要求读出自己的感情。同学们在这个基础上大致知道这首词应该读出当年的豪迈和如今的悲愤。老师在表达了自己的建议后范读全文,创设朗读的氛围,感染学生。在赏析词作的过程中及时地让学生读出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句子。最后在了解了作者的生平之后齐声富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词。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词中蕴涵的丰富情感,品味了词作悲壮沉郁的意境。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古诗的情境,让学生走入历史,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进一步体会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做了很好的铺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