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4题。
天上的星星
贾平凹
闲得实在无聊极了。四周的房呀,墙啊,树啊,本来就不新奇,现在又模糊了,看上去黝黝的似鬼影。天上月亮还没有出来,星星也不见,昏亮亮的一个大的天空。我们伤心了,垂下脑袋,不知道这夜该如何过去,痴呆呆儿守着瞌睡虫爬上眼皮。
“星星!”妹妹突然叫了一声。
我们都抬起头来,原本是无聊得没事可做,随便看看罢了。但是,就在我们头顶,出现了一颗星星,小小的,却极亮极亮,分明看得出是有无数个光角儿的。我们就好奇起来,数着那是四个光角儿呢,还是五个光角儿,但就在这个时候,那星的周围,又出现了几颗星星,就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察觉,就明亮亮地出现了。呵,两颗,三颗……不对,十颗,十五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愈数愈多,再数亦不可数,一时间,漫天满空,一片闪亮,像陡然打开了百宝箱,灿灿的,灼灼的,目不暇接了呢。我们只知道夜晚天上要有星星,但从没注意到这么出现。
夜空再也不是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学狗的,有操勺的,有挑担的,也有的高兴极了,提了灯笼一阵风的跑……
我们都快活起来了,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
“过了一会儿,月亮从村东口的那个榆树丫予里升上来了。它总是从那儿出来,冷不丁地,常要惊飞了树上的鸟儿。先是玫瑰色的红,像是喝醉了酒,刚刚睡了起来,蹒跚地走。接着,就黄了脸,才要看那黄中的青紫颜色,它就又白了,极白极白的,夜空里就笼上了一层淡淡的乳白色气。我们都不知道这月亮怎么啦,却发现那些星星怎么就少了许多,留下的也淡了许多,原是灿灿笑,变成了弱弱的光。这竞使我们大吃了一惊。
“这是怎么啦?”妹妹慌慌地说。
“月亮出来了么。”我说。
“月亮出来了,为什么星星就少了呢?”
我们面面相觑,闷闷不得其解。坐了一会儿,似乎就明白了:这漠漠的夜空,恐怕是属于月亮的。它之所以由红变黄,由黄变白,一定是生气星星们的不安分,在吓唬着它们哩。(选自《贾平凹散文》,有删节)
1.选文主要写了哪两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题目是“天上的星星”,可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的篇幅写天上的月亮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语言非常优美,请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写“我们”“似乎就明白了”,从成人的眼光看,他们其实并没有明白,那么,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看星星、观月。
2.如果说“我们”是那“不安分”的星星,那么父母、大人们就是那霸道的月亮。写月亮,主要表现大人一烦恼,孩子就要跟着受罪这一主题。
3.示例:“先是玫瑰色的红,像是喝醉了酒,刚剐睡了起来,蹒跚地走。”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月亮运动和色彩变化的过程。
4.这样写反映出童年的“我们”天真、幼稚的心理特征。
(意思对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