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节选)
鲁迅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旧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1.按要求从文中摘录关键词句,填写下表。
人物细节描写内心活动
小兄弟
“我”
2.如果把“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改为“又将风轮扔在地下,踩扁了”行不行?为什么?
3.作者为什么千方百计地阻止小兄弟放风筝?为什么后来又称之为“精神虐杀”?
4.从小兄弟自己制作精美风筝一事看,小兄弟具有怎样的可贵素质?
5.看了一本世纪末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让“我”明白了游戏和玩具对于儿童的重要性,“我”为什么却说这是“不幸”的?
6.从语段中用浪纹线勾出描写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的语句,这两节文字中作者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
7.语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
人物细节描写内心活动
小兄弟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惊惶,害怕、绝望
“我”抓断,掷,踏愤怒,气愤,傲然
2.不行。如果把“掷”改为“扔”、“踏”改为“踩”就无法表现“我”当时愤怒、生气的心情。
3.作者认为放风筝是没有出息孩子所作的玩艺。 后来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终于醒悟过来。
4.动手实践能力,创造精神。
5.因为“我”同时也明白自己过去对放风筝的认识不是完全正确,并且粗暴专制地制止了弟弟放风筝,这是对弟弟精神的虐杀,“我”对此十分忏悔,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良心受谴责。所以,对“我”个人而言,是“不幸”的。
6.第一段倒数第2—3句,天真、活泼、聪明、瘦弱的儿童形象。
7.比喻 形象地写出了“我”的心情非常沉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