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者:香草
(二)(13分)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节选自《绿》)
小题1:作者对梅雨潭绿的总体感受是:                                   。(3分)
小题2:“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将句中加点的词语换成“吸引”好不好,为什么?(2分)
小题3:如何理解选文最后一句中加点的 “女儿绿”?(2分)
小题4:作者写什刹海的绿杨,杭州虎跑寺近旁的绿壁,西湖、秦淮河的波,有何用意?(2分)
小题5:文段中先称梅雨潭绿为“她”,后来又称为“你”,这种人称的转变,有何表达作用?(2分)
小题6:选文的语言有三美:绘画美、动态美和音乐美。请从动态美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参考答案:


小题1:醉人,奇异,似近似远
小题2:不好。“招引”运用拟人,形象地写出了梅雨潭绿的无穷魅力。“吸引”则无此效果。
小题3:“女儿绿”突出了绿的柔美,与上文的“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照应,表现了作者对绿的喜爱。
小题4:运用对比,衬托出梅雨潭绿的浓淡相宜,明暗适度,绿得恰到好处。
小题5:人称的转换是作者感情越来越强的表现,最后用第二人称,使抒情更直接、强烈,更好地抒发作者对梅雨潭绿的喜爱之情。
小题6: “皱缬”“摆弄”这两个动词将梅雨潭的绿拟人化,写出了梅雨潭绿的娇艳、柔美、纯净的特点。(意对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作者对梅雨潭绿的总体感受的语句是“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从这些语句中不难提取出“醉人”“奇异”“可爱”“似近似远”等。
点评:提取信息类题目一定注意,不要脱离原文,要到相应语段去寻找需要的,做到找细找全,切题拟答。
小题2:试题分析:“招引”与“吸引”做一下比较,很容易发现两词的区别在于前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更形象更生动。
点评:一般要尊重原文,首先回答不能换,然后回答原因。一般先分析原词的意思、作用,然后回答换后变成什么情况,如不生动形象,没有原来的效果等。
小题3:试题分析:女儿绿”出现在文章最后,“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根据全文内容,我们不难分析出,这个名字是对梅雨潭绿的赞叹,写出了她绿得奇异、可爱,表达了对梅雨潭绿的喜爱之情。
点评:对文章词语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尤其要注意语句出现的语段及其上下文的内容,还要注意文中的抒情议论性的语段或语句,这些往往提示我们语句的意思和情感,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语句。
小题4:试题分析:题干问题出现的语段是“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很明显,作者把什刹海的绿杨,杭州虎跑寺近旁的绿壁,西湖、秦淮河的波与梅雨潭的绿进行了对比,衬托出梅雨潭绿的浓淡相宜,明暗适度,绿得恰到好处,绿得奇异。
点评:我们首先要了解对比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然后根据具体的文章内容加以分析。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小题5:试题分析:由她到你,人称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运用第二人称便于面对面交流抒发情感,如果指物,还达到了拟人化的效果。
点评:第二人称的作用: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小题6:试题分析:审题之后,我们要抓住题干中的“动态美”加以理解,即要到画线中找体现梅雨潭的动态的有特色的动词加以分析。如“皱缬”“摆弄”既有拟人化效果,又有动态之美。
点评: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 拟人 夸张 反问 设问 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其中有修辞的句子要首先选择修辞。本句实际是让从词语和修辞的双重角度加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