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者:香草
教材分析 通过观察、欣赏、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艺术科学素养,使学生通过了解生活中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范例,认识到艺术与科学的发展存在着一种互动、互补的关系。
教学目标
双基目标 1、通过古今中外建筑艺术作品、科技图片的欣赏,了解科学与艺术的联系。
2、进行一次科学艺术考察活动。
3、学习制作图文并茂的简单的考察报告。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探究学习及科学艺术考察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体会探索乐趣,认识艺术与科学结合之美,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伟大之处。
教学重点 通过小组合作,以科学考察的方法找到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事例。
教法难点 1、启发学生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激发学习兴趣。
2、科学艺术考察目标的设计与完成。
教具 多媒体课件,课本 学具 课本,绘画用具




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欣赏“浙江宁波保国寺”图片(播放课件一)
二、 欣赏分析
1、这座古建筑给你什么样的视觉感受?(宏伟,庄重之美)
“它在造型上与现代建筑有什么不同?(屋檐上翘)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檐分量很重,要想托住它怎么办?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斗拱”,逐层向外托,科学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这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种独特结构。(欣赏“保国寺大殿的斗拱”图片)
总结:艺术之美还需要科学技术来支撑。
2、科学之中也有艺术之美,欣赏“从天文望远镜中看到的星云”(片)
“美吗?”(美)
“像什么?”(略) 教学设计意图





程 小结:借助科学技术,我们还可以发现许多科学自然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里的美的形态。
欣赏“显微镜下马铃薯”的叶子
“让你联想到什么?”
“再来欣赏一副图”(下楼梯的女人)
“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这副作品看上去像是用高速摄影机拍出来的,杜尚用这种方法分解了一个女人下楼梯的连续动作,是不是很有趣呢?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作品?
(学生回答略)
欣赏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
引导学生感受其色彩特点
欣赏《地动仪》
引导学生欣赏其作为一件艺术作品的造型设计之美,同时了解其作为地动仪所包含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感受到这一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作品 。
欣赏《北京古观象台》
三、 作业布置
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筹划一次科学科学艺术考察活动,到校外去看看哪个小组找到的实例多。下节课写出考察报告。
建议:
1、城市中的建筑、桥梁、机场、码头
2、 观察显微镜下的生物切片
3、 电脑制作的三维图象
4、 飞机、轮船、汽车等造型
5、 集成电路板 教学设计意图




程 结合以上建议进行考察,搜集图片和相关资料,以备下节课写报告用。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许多古今中外的建筑、艺术作品、科技图片,知道了科学与艺术的存在许多的联系,其中有许多的作品是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我们人类的发明创造实在是非常的伟大。
同时,这种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作品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存在。
三、欣赏课件,感受艺术与科学的联系(课件二)
1.《鸟巢》
作为2008奥运会的主会场鸟巢就是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2.《水立方》
引导学生欣赏
3.《中国古代石拱桥——赵州桥》
造型上采用的力学原理巧妙设计
4.显微镜下的洋葱切片
引导学生谈感受,
5.电脑制作的三维立体图像
引导学生欣赏感受
6.集成电路板
这些电路板中也存在着图案化的美感
四、学生实践
1.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有重点的介绍给全班同学听
2.布置作业,根据自己的考察,把手中搜集的资料做成一份考察报告。
要求:1.简明扼要
2.图文并茂
写明作品名称、用处、分析其艺术特点和科学性。
3.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写出一份图文并茂的考察报告。
五、作业展评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课后可以放到班级的墙面展示,让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一步互相学习。 教学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